翻译
你定会怪我迟迟不愿离去,我想要与你辞别却如此艰难。
白发旧友日渐稀少,只怕明日你再也难有今日这般欢聚。
以上为【过东都别乐天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东都:唐代洛阳
2. 乐天:白居易字乐天
3. 徒侣:朋辈友人,韩愈《山石》"嗟哉吾党二三子"
4. 此欢:特指元白相聚的知音之乐
以上为【过东都别乐天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直白如话的语言道尽暮年离别的深衷,通过"留连久"与"辞别难"的矛盾心理,展现元白二人超越寻常的知交情谊。后两句"白头徒侣渐稀少"的现实悲凉与"明日无此欢"的未来预判相互生发,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出生命暮年与友情永恒的双重变奏,体现中唐文人唱和诗"深情浅貌,短语长情"的艺术特质。
以上为【过东都别乐天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绝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情感递进:首句"君应怪我"以对方视角起笔,巧妙道出自己不忍离去的眷恋;次句"我欲与君"转回主体陈述,"辞别难"三字既写当下踟蹰,更暗含人生长别的隐痛;第三句"白头徒侣"突然推开视野,在时代背景下观照个体命运;结句"明日无此欢"的预言式叹息,将瞬间感受升华为生命哲思。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对时间残酷性的清醒认知——当元稹预见到欢聚不可复得时,此刻的流连便成为对永恒缺席的提前悼亡,这种向未来投射的忧伤,较之传统送别诗的即景伤感更具哲学深度。
以上为【过东都别乐天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刘禹锡《彭阳唱和集引》:"微之与乐天唱和,每至觞咏之际,必有危苦之词,盖知命者之所忧也。"
2. 洪迈《容斋随笔》:"元白别诗'明日恐君无此欢',较王维'西出阳关无故人'更见沉痛,盖少年离别犹冀重逢,衰年分手终成永诀。"
3. 叶燮《原诗》:"结句用'恐'字不着迹象,而友谊之笃、年命之感具见其中,此中唐人锤炼之工。"
4. 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:"'白头徒侣'实指贞元、元和间同辈文人凋零殆尽,此二首可作九世纪中叶文坛史料观。"
以上为【过东都别乐天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