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先生以土制的碗吃饭,清贫如刘叉一般,别无长物。
有什么能取悦醉酒的客人呢?唯有不时闻一闻台阶下的花香。
井水与西邻共用,竹林的阴凉则借自东家。
我就像一个落寞的行脚僧,孤身一人寄居在天涯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所居六咏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子由:苏轼之弟苏辙,字子由。
3. 所居六咏:苏辙所作组诗,共六首,描写其居所环境与生活情趣。
4. 先生:苏轼自称。
5. 土塯(lǔ):陶土烧制的饭碗,形容生活简朴。
6. 刘叉:唐代诗人,以清贫耿直著称,曾作《冰柱》《雪车》诗,行为奇崛。
7. 砌下花:台阶下的花,指居所附近自然生长的小花。
8. 井水分西邻:与西边邻居共用一口井水,体现邻里共享资源。
9. 竹阴借东家:东邻有竹林,其阴影延伸至自家,故称“借”。
10. 行脚僧:云游四方的僧人,象征漂泊无定、清净无求的生活状态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所居六咏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其弟苏辙(字子由)所作《所居六咏》之一,通过简朴的生活场景描写,表达了诗人安于清贫、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意境清幽淡远,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境的精神风貌。诗中“饭土塯”“嗅砌下花”等细节,既写实又寓情,展现出一种极简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哲学。末句“一身寄天涯”点出漂泊之感,却无悲戚,反显洒脱,正是苏轼人格魅力的体现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所居六咏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为和作,却自成境界。开篇以“饭土塯”与“无物与刘叉”对举,突出生活的极度简朴,却不带哀怨,反而透出一种坦然接受的气度。中间四句写日常琐事——分水、借阴、嗅花,皆寻常之景,却因诗人细腻的感受力而充满诗意。“何以娱醉客,时嗅砌下花”一句尤为隽永,将精神愉悦寄托于细微之物,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美的敏锐捕捉。结尾以“萧然行脚僧”自比,既写身世飘零,更显内心澄澈。全诗结构紧凑,意象朴素,情感内敛,展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“苦中作乐”“以平常心观世界”的人生智慧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所居六咏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语极平淡,而意味深远,非胸中有万卷书、笔下有千钧力者不能道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二:“清空一气,翛然不俗。东坡晚年诗多此类,盖阅历既深,不复以雕琢为工。”
3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此诗写闲居之趣,不假修饰而自见风神。‘时嗅砌下花’五字,写出多少寂寞中的自得之乐。”
4. 张戒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“东坡诗如大江浩瀚,此则涓涓细流,然其味愈久愈醇,盖得性情之正也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所居六咏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