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树梢远处的北山上烟雾袅袅升起,
溪边草根处的涧水声清脆泠泠。
缫丝如雪般洁白,桑叶又重新染绿,
麦田如黄云般收割殆尽,稻田正一片青葱。
以上为【木末】的翻译。
注释
木末:树梢,语出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,此处指山巅。
北山:即钟山,王安石晚年隐居处。
南涧:化用《诗经·召南·采蘋》“于以采蘋?南涧之滨”。
缫成白雪:指缫丝如雪般洁白,暗含蚕桑事毕。
黄云:喻成熟的大片麦田。
稻正青:暗指麦收后水稻蓬勃生长,展现农事衔接。
以上为【木末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王安石晚年退隐钟山所作,以精微的观察勾勒出山间田园的四季轮回。前两句写静观之景,“木末”“草根”的视角细微,“烟冉冉”“水泠泠”动静相生;后两句转写农事变迁,“白雪”与“桑重绿”、“黄云”与“稻正青”形成色彩与时序的强烈对照,暗含生生不息的自然哲理。全诗语言凝练如画,在尺幅间展现宇宙生机,体现王安石晚年诗风追求“平淡而山高水深”的境界。
以上为【木末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是王安石“半山体”代表作,以二十八字浓缩自然 cycle 与农事更迭。前两句用“烟冉冉”“水泠泠”构建超然物外的观照距离,后两句通过“白雪—重绿”“黄云—正青”的色彩跳跃,形成时空蒙太奇:缫丝与桑绿本是先后时序,麦收与稻青亦属不同场景,诗人却将其并置一帧,仿佛瞬间见证生命能量的流转。这种截断时空的艺术处理,既受唐代王维田园诗启示,又带有宋代理学“观物之道”的思辨色彩,在田园诗中注入宇宙意识。
以上为【木末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李壁《王荆文公诗笺注》卷四十二:“‘缫成’二句,言蚕熟麦尽而桑稻继之,一岁之功循环不穷,公虽闲居,乃深观造化消息。”
近代·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荆公晚年小诗,极炼如不炼,‘木末’一首,二十八字中包孕四时景与三农事,真所谓‘看似寻常最奇崛’。”
现代·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半山‘缫成白雪桑重绿’句,以工业意象(缫丝)入自然循环,宋诗之刻露在此,其新警亦在此。”
以上为【木末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