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在净名(维摩诘)所居的毗耶城中,与妙喜佛国相隔如恒河沙数般遥远的地方,原本并无来去之相,东西两土实则本为一体。为何定慧长老您还尚欠行脚参学的因缘?请您携着维摩诘的凭信前来,到我东坡所在的这片境界一晤吧。
以上为【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定慧钦长老:北宋僧人,杭州定慧寺住持,与苏轼有交往。
3. 净名:即维摩诘,佛教著名居士,《维摩诘经》中的主角,号“净名”。
4. 毗耶:即毗耶离城(Vaiśālī),古印度城市,维摩诘居所所在。
5. 妙喜:佛国名,即“妙喜世界”,为东方阿閦佛(不动如来)所居净土。
6. 恒沙外:恒河沙数之外,形容距离极远。恒河沙常用于佛典比喻数量无穷。
7. 二土同一在:指维摩诘所在的娑婆世界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本质上无别,皆由心现。
8. 行脚债:指僧人应云游参访、广学多闻,未行足则为“欠债”,是禅林常用语。
9. 维摩凭:指维摩诘的凭据或象征,暗喻高深的智慧与辩才。
10. 东坡界:双关语,既指苏轼居住之地,亦喻其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》的引诗,是整组唱和诗的开篇之作。诗中融合了佛教哲理与诗人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。苏轼以“净名”“妙喜”等佛典意象起笔,点明佛法无处不在、心净则土净的思想核心;继而调侃钦长老“尚欠行脚债”,实则是以戏谑语表达对禅修实践的重视;末句“请判维摩凭,一到东坡界”既显敬意,又流露出东坡式洒脱风趣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融通儒释、游戏笔墨的诗歌风格。
以上为【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短,却意蕴丰富。首联化用《维摩诘经》中“心净则佛土净”的思想,指出空间上的分别(毗耶与妙喜)在究竟实相中本无差别,体现“不二法门”的禅理。颔联承接上意,转而以轻松口吻说“尚欠行脚债”,表面似责备,实则鼓励长老亲履实地、广参善知识,暗合禅宗重实践的精神。尾联“请判维摩凭,一到东坡界”尤为精妙:既邀请长老以维摩诘之智来临,又将“东坡”提升为一种可与佛国比肩的精神境界,彰显诗人自信与超然。全诗佛理与诗意交融,庄谐并具,是苏轼晚年融通禅学、游戏文字的典型之作。
以上为【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三十二引清王文诰评:“此引诗八首之纲领也。以维摩自况,以妙喜期人,而以‘东坡界’收之,胸次浩然,非世俗所能测。”
2. 《宋诗精华录》(陈衍选评):“语涉禅机而不枯寂,调笑中有敬意,东坡之长在此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引纪昀语:“起结皆用佛典,而自然流转,不滞于迹,大家手段。”
4. 《苏诗选注》(张志烈主编):“‘二土同一在’一句,摄尽华严事事无碍之旨,而以浅语出之,尤见功力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