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将佳菊栽培在玉堂近旁,今日花开正喜逢重阳。
坚贞姿容岂肯追随秋光老去,青翠色泽偏在晚节留存幽香。
久在宫禁承沐君王雨露恩泽,却仍似陶潜故里傲对风霜。
移来赏玩恰逢清闲时光,因你多情频频举杯畅饮。
以上为【赏菊】的翻译。
注释
玉堂:汉代宫殿名,此处代指宫廷或官署。
重阳: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,传统赏菊之日。
贞姿:坚贞的姿容,喻菊花不畏风寒。
肯逐:岂肯追随。
禁垣:宫墙之内,指宫廷。
栗里:陶渊明故居所在地,代指隐逸生活。
清暇:清闲时光。
举觞:举杯饮酒。
以上为【赏菊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典型体现了明代台阁体诗人“典雅正大”的风格,但并未流于空泛的颂圣文学。杨荣作为永乐朝重臣,借菊抒怀,既感念皇恩,又坚守士人风骨,在宫廷诗中注入了个人的精神追求。诗中菊花的“双重身份”——宫苑栽培与隐逸象征——恰是诗人自身仕隐矛盾的心理投射,较同类作品更具深度。
以上为【赏菊】的评析。
赏析
咏物言志,托物寓怀
诗人以菊自喻,既赞美菊花在重阳时节凌霜绽放的贞姿,又暗示自身虽居官场(“近玉堂”“承雨露”),却始终保持高洁品格(“傲风霜”“留晚节”)。菊花的“翠色”与“晚节香”成为士大夫坚守节操的象征。
双关意象,虚实相生
“雨露”既指自然恩泽,亦喻皇恩;“风霜”既指自然严寒,亦喻官场坎坷。诗人巧妙将宫廷与隐逸(“栗里”)并置,表达出“虽处庙堂而心向江湖”的复杂情怀。
结构严谨,对仗工巧
颔联“贞姿肯逐秋光老,翠色偏留晚节香”与颈联“久向禁垣承雨露,还同栗里傲风霜”形成工整对仗,既写菊之形,更传菊之神,层层递进揭示其品格。
语言清雅,情感真挚
尾联以“玩赏”“举觞”的闲适场景收束,将赏菊的雅趣与对菊的深情融为一体,含蓄中见洒脱。
以上为【赏菊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胡俨《颐庵文选》评杨荣诗:“雍容平易,而意自深。”此诗虽咏常见题材,却因结合宫廷与隐逸意象而别具匠心。
清·朱彝尊《明诗综》称其诗“春容雅步”,本诗典丽中见风骨,符合这一特质。
现代学者马积高《中国文学史》指出,台阁体诗中亦不乏“含蓄蕴藉之作”,此诗可为一例。
《赏菊》通过咏菊,展现了诗人身处庙堂而心慕高洁的士大夫情怀。语言凝练典雅,意象层次丰富,既符合台阁体诗歌的审美特征,又超越了单纯颂圣的局限,是明代咏物诗中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
以上为【赏菊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