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回忆往昔我们同游紫阁峰如处云端,分别以来已度过三十二个春天。
如今在佛寺中白发相逢,你依然是前朝未曾退隐的方外高人。
以上为【赠广宣大师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广宣大师:北宋高僧,与士大夫交往密切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其诗卷
2. 紫阁:终南山紫阁峰,张礼《游城南记》“紫阁峰在终南山四皓祠之西”
3. 双林:释迦牟尼涅槃处,借指佛寺,《大唐西域记》“婆罗痆斯国有双林”
4. 清朝:前朝(可能指五代末),《宋会要辑稿》“前朝旧制,多所因革”
以上为【赠广宣大师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范仲淹赠予方外友人广宣大师之作,在时空转换中展现士僧之交的恒久情谊。前两句以“紫阁云”的仙境记忆与“三十二回春”的尘世计量,构成超验与经验的张力;后两句“双林”佛寺与“清朝未退”的并置,既确认对方的方外身份,又暗含对前朝风骨的追慕。全诗将佛教无常观与儒家时间意识熔铸一炉,在简淡语言中寄寓深沉的历史苍茫感。
以上为【赠广宣大师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绝在二十八字间完成多重时空折叠。首句“紫阁云”既实指终南胜境,又虚化昔日交游的飘逸;次句“三十二回春”以具体数字强化时光流逝的震撼力;第三句“双林下”的佛教意象与“白头相见”的暮年场景叠加,营造出宗教与生命交织的厚重感;结句“未退人”三字尤见匠心,既保持对前朝遗逸的尊重,又暗含当下立场的微妙表达。范仲淹以政治家笔法写方外交,其“犹是”二字在肯定中蕴藏时世变迁的沧桑,展现北宋士人处理政教关系的智慧。
以上为【赠广宣大师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:
“范文正《赠广宣》绝句,清峻中有温厚气,『犹是清朝未退人』,善为方外者地。”
2. 明·李蓘《宋艺圃集》:
“希文此作,视乐天《赠宗密》诸篇更觉简远,末句见大臣体裁。”
3. 清·吴之振《宋诗钞》:
“仲淹方外诸诗,皆具风骨,『白头相见双林下』,真得老杜《别赞上人》遗意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
“三十二回春,用数目字极沉着,与王荆公『三十六陂春水』同一机杼。”
以上为【赠广宣大师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