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(诗引:元丰三年五月,余谪居黄州。蕲州愽物观长老道珍来访,示余石芝,状如小儿掌,莹然如玉。因忆梦中诗,复作此篇。)
空堂中明月清澈清新,幽居之人安眠气息初匀。
清晰感知非梦亦非醒,仿佛有人夜呼祁孔宾。
披衣相随来到何处?朱栏碧井开启琼玉门户。
忽惊见石上盘踞龙蛇纹,紫笋般玉芝生长无数。
敲击声清脆如折青珊瑚,滋味似蜜藕混合鸡苏。
主人相视拍掌而笑,满堂坐客皆胡卢出声。
自知会被洞府仙人嘲轻狂,终究胜过嵇康羡慕王烈。
神山闭合五百年,风吹石髓坚硬如铁。
以上为【石芝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石芝:钟乳石笋,道教视为灵物,《抱朴子》载“石芝生于海隅石山”
2. 祁孔宾:晋人祁嘉字孔宾,夜闻仙人呼其字而飞升,典出《晋书·隐逸传》
3. 琼户:玉饰门户,王嘉《拾遗记》“昆仑山有琼华之室”
4. 玉芝紫笋:状如竹笋的钟乳石,陆龟蒙《寄茅山何道士》“玉芝观里紫笋肥”
5. 鸡苏:水苏草,可入药,《本草纲目》“其叶辛香如苏”
6. 卢胡:喉间笑声,《孔丛子·抗志》“卢胡而笑”
7. 洞府嘲轻脱:《神仙传》载王烈斥嵇康“俗骨未除”
8. 嵇康羡王烈:嵇康《养生论》自述遇王烈得石髓“携归已坚如石”
9. 神山五百年: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海上三神山“五百年一开”
10. 石髓:石钟乳,《神仙传》称“服之长生”
以上为【石芝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笔法,构建出道教仙境与谪居现实的双重空间。前八句通过“非梦非觉”的朦胧感知与“朱栏碧井”的鲜明意象,完成从尘世到仙界的过渡;后八句以“石芝”的感官体验为媒介,在“抚掌卢胡”的世俗欢愉与“洞府轻脱”的仙家嘲讽间,展现苏轼融通三教的超然智慧。
以上为【石芝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作于元丰三年(1080)苏轼谪居黄州初期,在石芝这一微物中寄寓深刻的生命哲思。开篇“空堂明月”营造出谪居的孤寂氛围,“幽人睡息”的平静表面下涌动着“祁孔宾”的飞升渴望。中段“朱栏碧井”的仙境描写与“龙蛇”“紫笋”的奇特意象,既是石芝的实相呈现,更是诗人精神突围的象征。“锵然敲折”转入味觉体验,将道教服食术转化为充满人间趣味的审美活动。结尾用嵇康求仙失败的典故自嘲,在“神山闭合”“石髓坚铁”的冷酷现实中,反以“终胜”二字完成对长生执念的超越,这种“寓庄于谐”的笔法,正是苏轼在逆境中保持精神自由的智慧结晶。
以上为【石芝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查慎行《苏诗补注》:“‘非梦非觉’四字从《大宗师》‘梦饮酒者旦而哭泣’化出,极写谪堕心境。”
2. 纪昀《评苏文忠公诗》:“后八句迭用三典而气脉贯通,如熔金铸鼎,浑化无痕。”
3. 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以游戏之笔写服食之事,较郭璞《游仙》更饶理趣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‘风吹石髓坚如铁’结出真源,打破多少丹灶玄关。”
5. 赵克宜《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》:“‘主人抚掌’‘坐客卢胡’与起处‘空堂明月’相应,章法密致。”
以上为【石芝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