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州环一岛,百洞蟠其中。
我行西北隅,如度月半弓。
登高望中原,但见积水空。
此生当安归,四顾真途穷。
眇观大瀛海,坐咏谈天翁。
茫茫太仓中,一米谁雌雄。
幽怀忽破散,永啸来天风。
急雨岂无意,催诗走群龙。
梦云忽变色,笑电亦改容。
应怪东坡老,颜衰语徒工。
久矣此妙声,不闻蓬莱宫。
翻译
我在琼州与儋州之间行走,乘着肩舆坐着打盹。梦中得到两句诗:“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。”醒来时正逢清风急雨,于是戏作此数句。
四个州环绕着一座孤岛,无数岩洞盘踞其中。
我行至西北一角,仿佛穿越半弯新月。
登高远望中原故土,只见茫茫积水一片空濛。
此生究竟该归向何处?环顾四周,真觉前路已尽。
渺然凝望浩瀚大海,不禁吟咏起当年谈天的邹衍。
在这无边的太仓之中,人生不过如一粒米,谁又能分出雌雄胜负?
深藏的思绪忽然被打破,一声长啸迎风而起,直通天际。
群山起伏如同龙鳞闪动,万壑回响仿佛吹奏笙钟。
怎知这不是众仙仍在钧天广乐中宴饮未散?
欣喜我归期将至,举杯嘱托青衣童子传酒。
急雨岂是无意降临?它催促诗兴,驱使群龙奔走助兴。
梦中的云彩骤然变色,笑声里的闪电也改换面容。
定会惊讶于东坡老矣,容颜衰老却言语工巧。
如此奇妙的天籁之音,久已不在蓬莱仙宫听闻。
以上为【行琼、儋间,肩舆坐睡。梦中得句云: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。觉而遇清风急雨,戏作此数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行琼、儋间:指苏轼在海南岛的琼州(今海口一带)与儋州(今儋州市)之间旅行。
2. 肩舆:古代由人抬的轿子。
3. 梦中得句:指诗人在梦中获得“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”两句诗意。
4. 四州环一岛:海南岛在宋代属广南西路,有琼、崖、儋、万安四州环列,故称。
5. 百洞蟠其中:指海南多喀斯特地貌或山中洞穴盘曲。
6. 月半弓:比喻地形弯曲如半月之弓,亦暗喻行程曲折。
7. 积水空:指南海茫茫,水天一色,不见陆地,象征与中原隔绝。
8. 眇观大瀛海:远望广阔的东海或南海。大瀛海,古人称东方大海。
9. 谈天翁:指战国齐人邹衍,善谈天地宇宙之理,世称“谈天衍”。
10. 太仓一米:典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计中国之在海内,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?”比喻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。
以上为【行琼、儋间,肩舆坐睡。梦中得句云: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。觉而遇清风急雨,戏作此数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海南期间所作,记述其在琼、儋之间旅途中小憩入梦,得妙句而后遇风雨,遂即兴赋诗的情景。全诗融梦境、现实、哲思与豪情于一体,既流露出贬谪途中的孤独与迷茫,又展现出超然物外、笑对人生的豁达胸襟。诗人借“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”这一梦中奇景,将自然之声升华为天籁仙乐,赋予风雨以灵性,体现其一贯的浪漫想象与诗性智慧。末尾感叹妙音久绝蓬莱,暗寓对理想境界的追忆与失落,情感深沉而含蓄。整首诗结构跌宕,意象雄奇,语言奇崛而不失自然,堪称苏轼晚年七言古风的代表作之一。
以上为【行琼、儋间,肩舆坐睡。梦中得句云: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。觉而遇清风急雨,戏作此数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一次旅途中梦醒之际的经历为引,展开宏阔的时空想象与深邃的人生哲思。开篇写地理环境,“四州环一岛,百洞蟠其中”,勾勒出海南孤悬海外、地形幽邃的特点,为全诗奠定苍茫基调。继而“登高望中原,但见积水空”,既是实景描写,更是心理写照——中原遥不可及,归路断绝,流露出贬谪之痛与乡关之思。
“眇观大瀛海,坐咏谈天翁”转入哲理层面,诗人仰观宇宙,追思古人,试图以超越性的视野消解现实困顿。“茫茫太仓中,一米谁雌雄”化用《庄子》,表达个体在浩瀚时空中的渺小,淡化功名争竞之心,体现道家式的旷达。
转折处“幽怀忽破散,永啸来天风”,情绪由低沉转为激越。紧接着“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”两句,乃梦中所得,极富视觉与听觉张力:群山如龙鳞跃动,山谷似笙钟齐鸣,将自然万象拟作神灵交响,气势磅礴,想象奇绝。此二句不仅成为全诗诗眼,更被视为苏轼晚年诗风雄奇苍劲的典范。
后段引入仙宴意象,“钧天宴未终”“举酒属青童”“催诗走群龙”,把急雨清风幻化为仙界响应,诗人心与天通,物我交融。结尾感慨“久矣此妙声,不闻蓬莱宫”,既是对梦中天籁的留恋,也隐含对仕途理想破灭、仙境难再的怅惘。
全诗结构上由实入虚,由梦及醒,由悲转壮,层层递进;艺术上融神话、哲理、自然与自我于一体,语言奔放而不失精炼,意境雄浑而富含内蕴,充分展现苏轼“东坡体”古风诗的独特魅力。
以上为【行琼、儋间,肩舆坐睡。梦中得句云: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。觉而遇清风急雨,戏作此数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四十引纪昀语:“起四句叙题,简净有法。‘登高望中原’以下,感慨深至。‘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’,奇警绝伦,梦中得句,信非虚语。”
2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此诗出入庄骚,托梦寄慨,风雨助诗,天人感应,东坡晚岁笔力愈老而气愈豪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引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‘太仓一米’用《庄子》语,自叹身世之微,而能超然物外,此东坡所以为不可及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情景交融,梦觉不分,风雨成文,天机自动。结语悠然神远,有遗世独立之意。”
5. 清·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卷四十一:“此诗以梦发端,以雨收局,中间穿插宇宙之思,神仙之想,而归于一‘归’字,盖寓意甚深。‘千山’‘万谷’二语,实为千古绝唱。”
以上为【行琼、儋间,肩舆坐睡。梦中得句云:千山动鳞甲,万谷酣笙钟。觉而遇清风急雨,戏作此数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