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短小的衣衫拂手,英气充盈如横扫清秋;再加上身披仙人般的紫绮裘袍,风度翩翩。若使我声名远播,那全要归功于酒;任凭他人说我因酒致病,我只管暂且忘却忧愁。作诗本无固定格律,你应当包容我的放达;醉乡才是真正的归宿,我愿在此称侯封爵。暂且把剩下的美酒一饮而尽,就在这今夜;心中那如蛇般纠缠的烦恼已死,再也不用钩子去驱除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和诗,是宋代文人唱和的常见形式。
2. 王定国:王巩,字定国,苏轼好友,曾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。
3. 晋卿:指张诜(一说为某贵族或士人),生平不详,应为当时与苏轼交往的友人。
4. 短衫压手:形容衣袖短而有力,拂动手臂,显露出英武之气。
5. 气横秋:气势如秋日长空般开阔雄健,比喻豪情万丈。
6. 仙人紫绮裘:紫绮裘为贵重丝织外衣,传说仙人所穿,此处形容衣着华美脱俗。
7. 使我有名全是酒:暗指自己因诗酒闻名,亦含自嘲之意。
8. 作病:因饮酒致病,也隐喻因文字获罪(如乌台诗案)。
9. 诗无定律:作诗不必拘泥格律,强调性灵与自然。
10. 醉有真乡我可侯:醉乡为精神寄托之所,“侯”为封爵,意谓愿在醉中称王称侯。
11. 睡蛇:佛教语,比喻烦恼如沉睡之蛇,一旦惊起则扰乱心神。苏轼常用此喻。
12. 不须钩:无需以智慧或修行去钩除烦恼,因其已自然消解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王定国之作,借与友人晋卿夜饮之机,抒发其旷达超脱、以酒遣怀的人生态度。诗中既有豪气纵横的自我写照,又有对仕途困顿、人生忧患的淡然处置。通过“酒”与“醉”的意象,构建出一个精神自由的境界,表现出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胸襟。语言洒脱不羁,情感真挚奔放,体现了典型的东坡式人生哲学:以诗酒自适,以醉乡为归,超越现实束缚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紧凑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形象描写开篇,“短衫压手”与“紫绮裘”形成粗犷与华贵的对比,展现诗人既具侠气又富文采的风貌。“气横秋”三字气象宏大,奠定全诗豪迈基调。颔联转入议论,以“有名全是酒”自嘲声名因酒而起,实则暗含对仕途虚名的轻视;“作病且忘忧”则透露出以酒避世、借醉逃忧的心理。颈联进一步升华,提出“诗无定律”“醉有真乡”的艺术观与人生观,彰显其不拘成法、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。尾联收束于当下,“倒馀樽”表现及时行乐的态度,“睡蛇已死”用佛典妙喻,说明内心烦扰已然解脱,无需外力排遣。全诗融豪情、哲理、禅意于一体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,充分体现了苏轼在困顿中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豪宕中有深致,醉语皆真,非东坡不能道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诗无定律’‘醉有真乡’二语,足为吟家吐露心胸。”
3. 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“‘睡蛇已死不须钩’,用禅语入诗而不觉其涩,东坡所以独步也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通体俊逸,气格高华。结语尤为超妙,盖得于胸怀者深矣。”
5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此诗作于黄州以后,时公方以谪居寄情诗酒,故语多旷达,而内藏悲慨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