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姚子雪曲酒,杯色与玉争辉。
热泉倾注时,谷中升起白云般的酒香。
清冽却不淡薄,醇厚而不浊滞。
甘甜不至腻喉,辛辣却不刺舌。
老夫患风痹之手,正需此晨间药酒。
醉眼昏花作此颂,墨迹潦草似颠倒。
以上为【安乐泉颂】的翻译。
注释
姚子雪曲:宋代宜宾名酒,用粮食酿制,色如冰雪。
杯色争玉:酒色晶莹,可与白玉媲美。
得汤郁郁:注入热水时酒香蒸腾(宋代常温酒饮用)。
清而不薄:清澈却口感饱满,与“厚而不浊”形成对仗。
甘而不哕:甜而不令人腻呕(哕,yuě,呕吐之意)。
辛而不螫:辣而不刺喉(螫,shì,如毒虫刺人)。
手风:手指风湿或麻痹之疾。
颠倒淡墨:醉后挥墨,字迹潦草纵横。
以上为【安乐泉颂】的注释。
评析
黄庭坚此作远超寻常咏物诗:
文化内涵:宋代士人钟情于酒中觅道,此诗将酒提升至“药”与“颂”的高度,既是生理的疗愈,亦是精神的超脱。
语言艺术:打破传统咏物诗的刻板,以通感手法将视觉(杯色争玉)、嗅觉(白云生谷)、味觉(甘辛)交织,形成立体体验。
情感层次:从对酒的客观赞美,到“须此晨药”的切身需求,最终落于“颠倒淡墨”的自我调侃,暗藏晚年困顿中借酒坚守风骨的孤高。
以上为【安乐泉颂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酒为媒,融药理、美学与人生境界于一炉。
层层递进的味觉描写:通过四组“而不”的排比(清而不薄、厚而不浊、甘而不哕、辛而不螫),精准捕捉酒味的平衡之美,暗合儒家“中和”之道。
以酒喻生命境界:诗人将酒性升华为人格理想——清透却不单薄,醇厚而不污浊,甘甜不失锋芒,辛辣而不过激。
自我解嘲的幽默:末句“眼花作颂,颠倒淡墨”,以醉态挥墨的意象,在洒脱中透出对衰老的坦然,与苏轼“病眼不羞云母乱”异曲同工。
以上为【安乐泉颂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代杨万里《诚斋诗话》:“山谷此颂,如庖丁解牛,目无全酒——一字一句皆中醇理。”
清代纪昀《四库总目提要》:“以药喻酒,奇而不诡;淡墨颠倒,拙中藏巧。”
现代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‘辛而不螫’一句,真堪为黄氏人格注脚:其诗如姜桂,老而愈辣,然终不失君子之温。”《安乐泉颂》不仅是宋诗“理趣”的典范,更展现了黄庭坚劫波历尽后的通达——酒是治手风之药,颂是疗心疾之方,而诗中那份“清而不薄,厚而不浊”的品格,正是诗人自身的精神雕像。
以上为【安乐泉颂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