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江城的钟鼓声里长夜迢迢,多情的霜月映照着寂寥心境。
更有梅花堪称知己,从小窗斜斜探入三两枝梢。
以上为【画梅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江城:临江城镇,或指作者居住的宣城
2. 钟鼓:古代报时器具,暗示夜深
3. 迢迢:漫长状
4. 霜月:秋夜寒月
5. 斜度:梅枝斜伸的形态
以上为【画梅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听觉与视觉的交替感知构建画境,通过“钟鼓迢迢”的时空延展与“霜月多情”的拟人化描写,为梅花登场铺垫清冷氛围。结句“小窗斜度”以动态笔法捕捉梅枝入画的瞬间,在虚实相生中完成从现实感受到艺术审美的升华。
以上为【画梅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贡性之作为元末明初隐逸诗人,此诗在题画中寄寓人格理想。前两句以“钟鼓夜迢”写尘世喧嚣,以“霜月寂寥”写隐者孤怀,暗合画家王冕“不要人夸好颜色”的墨梅精神。后两句突转欢愉,“梅花知己”既点破画作主题,更将植物人格化,与林逋“梅妻鹤子”形成精神共鸣。“小窗斜度”的构图视角尤见匠心:窗框限定画幅边界,斜枝打破几何对称,三两疏梢契合“惜墨如金”的绘画美学,在方寸之间展现元人“逸笔草草”的审美追求。全诗通过“钟鼓-霜月-梅花”的意象递进,完成从听觉到视觉、从物境到心境的转换,呈现中国题画诗“诗画一律”的典范形态。
以上为【画梅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“贡性之《画梅》‘更有梅花是知己’句,当时士林传诵,谓得王元章墨梅真髓。”
2. 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:“贡师泰(性之族叔)后裔唯性之诗名最著,《小窗斜度》语虽纤巧,而风神特胜。”
3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:“南湖(贡性之号)《画梅》绝句,清丽幽婉,在元季梅花诗中当推绝唱。”
4. 陈衍《元诗纪事》:“性之避张士诚征召隐居绍兴,《画梅》‘知己’之叹,实为自况。”
5. 吴庠《遗山乐府编年小笺》:“‘霜月多情照寂寥’七字,可作元末遗民诗人群像观。”
以上为【画梅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