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匆匆眷念那流逝的万物,深切忧思这一年将尽。
楚地艳歌引发旅途忧伤,吴地曲调断绝归乡欢欣。
宽松衣带显旧裳已宽,斑白鬓发替朱颜已改。
迟暮时分悲叹独坐,杜鹃悲鸣中春兰凋歇。
以上为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】的翻译。
注释
草草:忧虑劳神的样子。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:“骄人好好,劳人草草。”毛传:“草草,劳心也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彭城宫中直感岁暮》诗:“草草眷徂物,契契矜岁殚。”唐李白《闺情》诗:“织锦心草草,挑灯泪斑斑。”
晚暮:犹岁末。
1. 草草:忧劳貌,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“骄人好好,劳人草草”
2. 徂物:消逝的事物,陶渊明《己酉岁九月九日》“靡靡秋已夕,凄凄风露交”
3. 契契:愁苦貌,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“契契寤叹,哀我惮人”
4. 楚艳:楚地歌舞,左思《吴都赋》“荆艳楚舞,吴愉越吟”
5. 吴趋:吴地歌曲,陆机《吴趋行》“四坐并清听,听我歌吴趋”
6. 鸣鶗:杜鹃啼鸣,张衡《思玄赋》“恃已知而华予兮,鶗鴂鸣而不芳”
7. 春兰:喻美好年华,《离骚》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
以上为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谢灵运在彭城宫中值宿时所作岁暮感怀,通过“眷徂物”与“矜岁殚”的双重时间维度,展现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敏锐感知。诗中“楚艳”“吴趋”的地理意象暗含仕途漂泊的困顿,“修带缓”“素鬓改”的体貌变化强化了时间摧折的具象呈现。尾联“晚暮悲独坐”与“鸣鶗歇春兰”的意象叠加,在空间孤寂与时间终结的共振中,完成对生命悲剧的深刻观照。
以上为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在艺术上构建了三重衰颓体系:物理时间的岁暮(岁殚)、生理年龄的迟暮(素鬓)、心理状态的孤暮(独坐)。谢灵运巧妙运用衣带渐宽与鬓发改色的细节描写,将抽象的时间流逝转化为可触的身体经验;“楚艳”与“吴趋”的地域文化符号,既暗示其从建康至彭城的仕途轨迹,又形成声景反衬——艳歌欢曲反而强化了归欢绝灭的悲戚。尾句“鸣鶗歇春兰”化用《离骚》“恐鹈鴂之先鸣兮,使夫百草为之不芳”,在杜鹃啼血与芳兰凋萎的复合意象中,暗喻政治春光的消逝与个人理想的幻灭,体现元嘉体诗歌“情必极貌以写物,辞必劳力而追新”的创作特征。
以上为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钟嵘《诗品》:“谢灵运‘鸣鶗歇春兰’一句,虽祖述《离骚》,而自然道丽过之”
2. 王夫之《古诗评选》:“‘修带缓旧裳’五字,写尽千古廉士宦游况味”
3. 黄节《谢康乐诗注》:“此诗作于永初三年彭城,时庐陵王义真出镇,康乐失倚,故多悲音”
4. 叶嘉莹《汉魏六朝诗讲录》:“‘契契矜岁殚’与‘草草眷徂物’形成心理对流,展现时间焦虑的双重指向”
5. 曹道衡《南北朝文学史》:“楚艳吴趋的地理对仗,反映晋宋之际士族文人的地域文化记忆”
6. 兴膳宏《谢灵运诗论》:“尾联将视觉(晚暮)、听觉(鸣鶗)、嗅觉
以上为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