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举起酒杯相逢,还是在十年之前,那时你正处壮年,而我尚是少年。
举起酒杯相逢,已是十年之后,如今我正值壮年,你却已白发满头。
我的才能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,如同鱼儿收鳞、鸟儿垂翅,不再抱有任何期望。
当今的贤能俊杰都位列朝堂,你为何还要如此惶惶不安、奔走忙碌呢?
酒杯传到你面前,千万不要停手,要论破除世间万千烦心事,没有什么能比得过美酒。
以上为【赠郑兵曹】的翻译。
注释
郑兵曹:郑或以为郑通诚。张建封节度武宁时,通诚为副使,公为其军从事,樽酒相从,在其时欤?白乐天《哀二良》云祠部员外郎郑通诚,此云兵曹,所未详也。
兵曹:兵曹参军事的省称,唐代州府掌管军防、驿传等事务的官员。
尊酒:酒杯。尊,同“樽”,酒器。
壮夫:壮年男子。
我材与世不相当:我的才能与世俗的要求不相符合。此是韩愈怀才不遇的激愤之语。
戢鳞委翅:戢,收敛。委,下垂。鱼儿收起鳞片,鸟儿垂下翅膀。比喻失意落魄,收敛锋芒,不再有所作为。
周行:原指大路,后引申指朝廷或官位显要之列。
遑遑:匆忙不安的样子。
杯行:巡行斟酒。
破除:消除,排解。
以上为【赠郑兵曹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韩愈赠予友人郑兵曹的劝慰之作。全诗以时间对比开篇,通过“十载前”与“十载后”、“壮夫”与“少年”、“壮夫”与“白首”的几重交错对比,强烈地渲染出时光流逝、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。韩愈进而由己及友,先以“戢鳞委翅”自况,直言自身与世不谐的失意;随后笔锋转向友人,对其“遑遑”奔走表示不解与同情。在看似对功业前途都已绝望的铺垫下,尾联却陡然振起,发出“杯行到君莫停手,破除万事无过酒”的豪语,将满腔的愤懑与牢骚化为纵酒行乐的旷达,于颓放中见其兀傲不平之气,典型地体现了韩愈诗“以文为诗”和豪健雄直的风格。
以上为【赠郑兵曹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强烈的情感张力与精妙的章法结构。前四句以回环往复的句式,营造出浓厚的岁月沧桑感,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。中间四句,由外貌的变迁转入内心的抒写,既有对自己“无复望”的彻底否定,也有对友人“亦遑遑”的关切与反问,将失意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揭示得淋漓尽致。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和诗眼,在一切道理都说不通、所有道路都走不通的苦闷中,诗人找到了一种最直接、最彻底的解脱方式——酒。这种劝慰,并非沉沦,而是在认清现实后的一种愤激的抗争与暂时的超脱。语言质朴刚健,近乎口语,却蕴含着深沉的悲慨与豪情,充分展现了韩愈诗歌“不平则鸣”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赠郑兵曹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末清初·蒋之翘《韩昌黎诗辑注》:“此诗感慨悲愤,说来痛快。末二句真古今同调,然终是牢骚语。”
清·程学恂《韩诗臆说》:“读韩诗与读杜诗异。杜诗沉郁,故气象万千;韩诗豪宕,故直抒胸臆。如此篇,前幅岁月之感,后幅酒樽之劝,直是当面说话,而一种兀傲不平之气,跃然纸上。”
清·曾国藩《求阙斋读书录》:“(韩诗)有朴拙处,有疏畅处,……《赠郑兵曹》等篇,皆取快一时,不拘故常,而大气磅礴,自不可掩。”
以上为【赠郑兵曹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