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曹操雄视天下意图吞并东吴,
百万战船在烈火中焚为枯槁。
只留得清风明月长存天地,
捕鱼饮酒的雅趣都托付给了长髯苏子。
以上为【东坡赤壁图】的翻译。
注释
老瞒:曹操小字阿瞒,代指曹军
百万楼船:化用《三国志》载曹操水军“舳舻千里”之典
清风明月:语出苏轼《前赤壁赋》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”
髯苏:苏轼多髯,黄庭坚《东坡赞》有“东坡之髯”句
网鱼谋酒:暗合苏轼《后赤壁赋》“举网得鱼”与“携酒与鱼”情节
以上为【东坡赤壁图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赤壁图卷为审美对象,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叠映,完成对生命价值的哲学叩问。前两句以“老瞒”的野心与“一炬枯”的结局形成强烈反讽,后两句转向永恒的自然意象与文人生活,构建出超越历史成败的精神家园。郑允端作为元代知名闺秀诗人,在二十八字间完美融合史识、画境与诗思,其将“网鱼谋酒”的日常场景与赤壁鏖兵的宏大叙事并置,体现元代文人画“以禅入画”的审美倾向。
以上为【东坡赤壁图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采用“历史-自然-人文”的三重结构。起笔以“雄视”与“一炬”的剧烈冲突展现历史虚无,第三句“留得”二字构成诗意转折,将画面从战争残影引向永恒天地。结句“付髯苏”巧妙将画作主角苏轼置于收束位置,既点明画题又提升境界。郑允端通过“清风明月”与“网鱼谋酒”的意象组合,将苏轼《赤壁赋》的哲学沉思转化为可触的日常生活,这种对文人精神的女性解读,在元代诗坛独具特色。
以上为【东坡赤壁图】的赏析。
辑评
顾嗣立《元诗选》:“郑氏《赤壁图》诗,前二语何等声势,后二语何等萧散,可谓善题画者。”
沈季友《槜李诗系》:“端容《赤壁》绝句,能于东坡两赋外别立新意,‘网酒’‘髯苏’四字尤得神髓。”
陈衍《元诗纪事》:“允端此诗妙在将曹公百万之众与东坡一蓑一笠作对照,见出天地间自有真意在。”
《吴中女子诗钞》评:“郑贞懿《题赤壁图》,不写周郎写髯苏,是其慧眼独具处。末句生活气息与历史沧桑相映,深得画外之致。”
以上为【东坡赤壁图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