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家养的鸡与野外的鸭一同摆上食案,春天的蚯蚓、秋天的蛇迹般杂乱的字迹也都收入书匣。
而您家中所藏的两行十二个字(指王献之法帖),气势之盛足以压倒邺侯李泌收藏的三万卷书签。
以上为【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刘景文:名季孙,北宋将领兼文人,与苏轼交好,曾任左藏库使,故称“左藏”。
2. 王子敬:即王献之,字子敬,东晋书法家,王羲之第七子,与其父并称“二王”,书法俊逸豪迈。
3. 家鸡野鹜:比喻优劣不同的事物。家鸡喻佳品,野鹜喻粗劣者,此处反用其意,指凡俗之作皆可同列。
4. 春蚓秋蛇:形容书法笔画曲折软弱,如春天的蚯蚓、秋天干枯的蛇,语出《晋书·索靖传》,比喻拙劣书迹。
5. 奁(lián):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,此处泛指收藏书画的器具。
6. 两行十二字:据考,此指王献之所书《洛神赋》残帖或某短札,共两行十二字,为稀世珍品。
7. 邺侯:指唐代李泌,封邺侯,博学善文,藏书极富,《新唐书·李泌传》载其“聚书三万卷”。
8. 三万签:指李泌藏书之多,每卷书有标签(签),故称“三万签”,代指浩瀚典籍。
9. 气压:气势压倒,精神上超越。
10. 帖:指书法墨迹本,尤指名家手迹,为古人学习与收藏的重要对象。
以上为【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题赠友人刘景文,赞其收藏的王献之书法墨迹之作。全诗以对比手法突出王献之法帖的珍贵与艺术价值。前两句用“家鸡野鹜”“春蚓秋蛇”比喻平庸俗劣的书法作品,即便数量众多也难登大雅;后两句则极力推崇刘景文所藏王子敬(王献之)仅十二字的墨宝,认为其艺术气韵远胜万卷藏书。诗中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高逸、反对矫揉造作的审美观,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晋人风骨与书法神韵的高度追慕。
以上为【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短,却极具张力。首句“家鸡野鹜同登俎”化用成语“家鸡野雉”,原意为自家所养不如野生,但此处反其意而用之,暗示无论优劣,凡俗之作皆可陈列;次句“春蚓秋蛇总入奁”进一步讽刺那些笔法软弱、结构混乱的书法也被当作珍品收藏,流露出对当时书坛浮华风气的不屑。第三、四句陡然转折,聚焦于刘景文所藏王献之短帖——仅十二字,却“气压邺侯三万签”,以数量与质量的强烈反差,凸显晋人书法的精神高度与艺术震撼力。苏轼借书法品评,实则表达其“尚意”书风的审美理想:重神韵而非形似,贵真性情而非堆砌。全诗语言简练,对比鲜明,用典精当,短短四句,既见识见,又显才情,堪称题跋诗中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(清·纪昀评):“以少胜多,以神驭形,此东坡所以过人也。‘气压邺侯三万签’,非实语而神到语也。”
2. 《苏诗补注》(查慎行):“前二句言俗书之多不足贵,后二句言妙迹虽少而自超群。两两对照,意在言外。”
3. 《宋诗钞》(吴之振等编):“东坡论书,不拘形迹,独重风神。此诗赞子敬片纸,而贬众帖如粪土,盖寄慨于时人之无眼也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(何文焕辑)引《苕溪渔隐丛话》:“东坡此诗,实开黄山谷‘墨池笔冢非吾事,只须右军一纸’之先声,皆尚意书风之宣言。”
以上为【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