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秋日晨光中的山峦呈现出破格而出的奇景,青红交织的色彩在清澈的水波倒影中明灭闪烁、舞动生姿。
纵使画工着色技巧何等精巧,能描摹出如此的容貌,也无法再现这山水的灵动风姿。
以上为【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上湖岭:具体地点待考,应在杨万里旅途经行处
2. 招贤江:疑指浙江常山江段古称
3. 破格奇:打破常规的奇特景致
4. 青红明灭:山色在水中倒影的光色变化
5. 清漪:清澈的水波
6. 饶渠巧:纵使他(画工)技巧高超
7. 此容:指山水的形貌颜色
8. 此姿:指山水蕴含的动态神韵
以上为【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展现自然山水的动态美。首句“破格奇”三字奠定全诗基调,强调自然超越常规的创造力;次句“舞清漪”将山色与水光交融,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律动。后两句通过画工与自然的对比,揭示人工艺术与天然神韵的本质差异,体现了宋代山水诗“重神似形似”的美学追求。
以上为【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绝典型体现了杨万里“诚斋体”的创作特色。前两句观察视角极为独特:诗人不直接描绘山体本身,而是通过水面倒影表现“青红明灭”的光色变幻,用“舞”字将视觉印象转化为动态意象,与李白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的主动式描写相比,更注重光色律动的瞬间捕捉。后两句的议论升华尤见哲理深度,“容”与“姿”的区分精准把握了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根本矛盾,既呼应苏轼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”的艺术观,又比张舜民“画物易心难”的表述更富诗意。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审美飞跃,展现了对自然美不可复刻性的深刻领悟。
以上为【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周汝昌《杨万里选集》评此诗:“‘破格奇’三字是诚斋诗眼,最道得出彼时山水突变之致。”
2. 《宋诗鉴赏辞典》莫砺锋评点:“后二句较之王维‘画中有诗’说更进一层,指出画技之限与天籁之无穷。”
3. 于北山《杨万里年谱》系此诗于淳熙五年秋,注云:“时诚斋任常州知州,此组诗可见其山水诗已形成独特体认方式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论诚斋体:“‘青红明灭舞清漪’句,与‘小荷才露尖尖角’同其机杼,俱善摄自然动态瞬间。”
5. 张毅《宋代文学思想史》指出:“杨万里此诗将理学‘格物’精神转化为对自然美本体的直观把握,标志宋代自然审美的新高度。”
以上为【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