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万里触山动,盘涡毂转秦地雷。
荣光休气纷五彩,千年一清圣人在。
巨灵咆哮擘两山,洪波喷箭射东海。
三峰却立如欲摧,翠崖丹谷高掌开。
白帝金精运元气,石作莲花云作台。
云台阁道连窈冥,中有不死丹丘生。
九重出入生光辉,东来蓬莱复西归。
玉浆傥惠故人饮,骑二茅龙上天飞。
翻译
西岳华山是何等的高峻雄伟,站在云台上北望,只见黄河像游丝一样从天际蜿蜒而来。黄河奔腾万里,浪涛冲击着华山,漩涡像车轮般地转动,发出山摇地动的声音,像巨雷一样在秦川大地上回响。黄河的上空笼罩着五色云气,千年一清,圣人即将出矣。河神巨灵大吼一声,将首阳山和华山劈开,让黄河之水喷流而过,直射东海。而华山三峰,后退欲倒,在高高的崖月谷之上,留下了巨灵神的掌印。西天的金精白帝,运作元气,将华山西峰化作莲花,北峰化作云台。云台阁道层层直通幽冥,山中有位不死的神仙叫丹丘生。明星玉女为他清洁洒扫,神仙麻姑为他轻轻地搔背。吾皇御驭天下,手把天地之门户,邀丹丘子共谈天地之至道。丹丘子将从蓬莱西归京师,出入于九重之中,沐浴着圣上的光辉。倘若丹丘子的玉浆能赐故人一饮的话,我将与您一起骑上二茅龙上天而飞。
版本二:
西岳华山是何等的雄伟峥嵘啊,黄河像一缕细丝从天边奔涌而来。
万里黄河冲击山岳,激起巨浪轰鸣,漩涡如车轮转动,声如秦地雷震。
祥瑞之光与清明之气交相辉映,五彩缤纷,黄河千年一清,象征圣人出世。
巨灵神咆哮着劈开两山,洪波如箭喷射,直奔东海。
华山三峰仿佛后退欲倒,翠绿的山崖与红色的山谷宛如高耸的手掌展开。
西方白帝以金精运转天地元气,山石化作莲花,云霞构成仙台。
云台之上有栈道通向幽深之处,其中居住着长生不死的丹丘子。
明星玉女为他洒扫庭院,麻姑也为他轻轻搔背。
我朝天子执掌天地门户,而丹丘子却能与天对话,谈玄论道。
他自由出入天庭九重,周身光辉闪耀,曾东游蓬莱仙境,又西归华山。
若能赐我一杯仙人玉浆,我愿与你共饮,骑着茅草所化的双龙飞升上天。
以上为【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】的翻译。
注释
西岳:即华山,亦名太华山。在今陕西华阴县南,黄河在其北二十里,在山上望中可见。《尔雅·释山》:“华山为西岳。”云台,华山北峰,此峰上冠景云,下通地脉,形如楼台,上耸入云。丹丘子,即元丹丘,又称丹丘生、元丹子,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,于颜阳、嵩山、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,曾为胡紫阳弟子,与玉真公主关系密切,并与玉真公王一道向唐玄宗推荐召李白入京。
峥嵘:高峻貌。
黄河如丝:据《华山记》所载,从华山的落雁峰“俯眺三秦,旷莽无际。黄河如一缕水,缭绕岳下”。
盘涡毂(gǔ)转: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,盘旋如轮转。《文选》郭璞《江赋》:盘涡毂转,凌涛山颓。李善注:涡,水旋流也。张铣注:盘涡,言水深风壮,流急相冲,盘旋作深涡,如毂之转。
荣光休气: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,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。王琦注引《尚书中候》:尧即政七十载,修坛河、洛。荣光出河,休气四塞。郑玄注:荣光,五色,从河水中出。休,美也。
千年一清:黄河多挟泥沙而下,少有清时,古代以河清为祥瑞的象征,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。晋王嘉《拾遗记》:黄河千年一清,至圣之君以为大瑞。圣人: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。
“巨灵”二句:据《水经注·河水》引古语:“华岳本一山,当河,河水过而曲行。河神巨灵,手荡脚踏,开而为两,今掌足之迹,仍存华岩。”擘(bò):剖开。箭:一作“流”。
三峰:指东峰朝阳峰、南峰落雁峰、西峰莲花峰。
高掌:即仙人掌,华山山峰名。王琦曰:山之东北为仙人掌,即所谓巨灵掌也。
白帝: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,是西方之神。华山是西岳,故属白帝。道家以西方属金,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。慎蒙《名山诸胜一览记》:“李白诗‘石作莲花云作台’,今观山形,外罗诸山如莲瓣,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,其下如云台峰,自远望之,宛如青色莲花,开于云台之上也。”元气: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形成世界最元始的东西是元气,无形状可言,天地万物都由元气而生。
“石作”句:王琦注引《名山记》:李白诗“石作莲花云作台”,近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,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,其下为云台峰,自远望之,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。
阁道:即栈道。山路险阻,凿石架木以通行的道路。窈冥:高深不可测之处。连窈冥:一作“人不到”。
明星玉女:仙女名,据说她们住在华山上,服玉浆,白日升天。
麻姑:神话中的人物,传说为建昌人,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邀,降于蔡经家,年约十八九岁,能掷米成珠。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。据《神仙传》说她的手像鸟爪,蔡经曾想象,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。
我皇:指天帝。把:把持、主宰。天地户:天地之门户。《汉武帝内传》:王母命侍女法安婴歌《元灵之曲》,曰:“天地虽寥廓,我把天地户。”
谈天:即言天地之道也。战国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,人称他是“谈天衍”。与天语:与皇帝谈话。此处之“天”字,指天子、皇帝。
九重:天的极高处。一说天子之门九重,此指天子居处,即皇宫。光辉:荣耀。
东求蓬莱:即求仙也。蓬莱,东海中有蓬莱仙岛。西归,西入长安也。
玉浆:仙人所饮之浆。惠:赠也。故人:李白自指。
茅龙:据《列仙传》说,仙人使卜师呼子先与酒家妪骑二茅狗,变成飞龙,升天成仙。
1. 西岳:指华山,五岳之一,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。
2. 云臺:即华山上的云台峰,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地。
3. 丹丘子:即元丹丘,李白好友,唐代著名道士,隐居嵩山、华山等地修道。
4. 峥嵘:形容山势高峻险要。
5. 黄河如丝天际来:极言华山之高,远望黄河细如丝线,从天边流来。
6. 盘涡毂转:形容黄河激流形成的巨大漩涡,如同车轮滚动。
7. 秦地雷:指黄河水击山石之声如雷,回荡于关中(秦地)之间。
8. 荣光休气:祥瑞之光与和悦之气,古人认为黄河清则圣人出,为祥兆。
9. 巨灵:古代神话中的河神,能擘开山石导引河流,《水经注》载其“手擘两山”。
10. 白帝:五方天帝之一,主西方,属金,故称“金精”,掌肃杀与变革。
以上为【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友人元丹丘的一首歌行诗。这首诗吟颂的是黄河中游峡谷段的壮观景色,貌似游仙诗,实则咏物抒怀。全诗以浪漫的笔法,将奇伟的山水和优美的神话巧妙结合,加以丰富多姿的想象,把华山、黄河描绘得气象万千,雄伟无比,由此抒写大河奔腾之壮丽豪情,高山仰止之真实情感,创造出奇幻飘逸的境界,全篇充盈着浪漫气息。
李白此诗为送别友人元丹丘所作,借华山雄奇之景与道教神仙意象,抒发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,以及对友人得道高士身份的赞颂。全诗气势磅礴,想象瑰丽,将自然景观、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,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风格。诗人以“黄河如丝”起笔,反衬华山之高峻,继而引入巨灵开山、玉女洒扫等神话,构建出一个缥缈壮丽的神仙世界。结尾表达愿随丹丘子飞升的愿望,既是对友情的深情寄托,也是对理想人生的追求。全诗语言豪放,节奏跌宕,意境开阔,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以上为【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是一首典型的李白式七言歌行,融写景、抒情、咏史、神话于一体,展现出诗人非凡的想象力与豪迈气概。开篇“西岳峥嵘何壮哉”即以惊叹语调拉开序幕,奠定全诗雄奇基调。紧接着以“黄河如丝”这一夸张视角凸显华山之高,形成强烈视觉对比。随后写黄河奔腾触山、巨浪如雷,动态描写极具震撼力。
诗中大量运用道教神仙典故:巨灵开山、明星玉女、麻姑搔背、玉浆飞升等,不仅渲染了华山作为道教圣地的神秘氛围,也烘托出元丹丘作为修道之人的超凡形象。“丹丘谈天与天语”一句尤为精彩,赋予友人以通天彻地之能,将其置于凡人之上。
结构上,前半写景,中段入神,后半抒情,层层递进。结尾“骑二茅龙上天飞”更是奇思妙想,以茅草化龙的幻想表达对羽化登仙的渴望,同时也暗含对友情的珍视——愿与知己共登仙界。全诗音韵铿锵,句式参差错落,情感奔放而不失节制,堪称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】的赏析。
辑评
《唐宋诗醇》:健笔凌云,一扫靡靡之调。
《老生常谈》:太白《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》中云:「云台阁道连窈冥,中有不死丹丘生。明星玉女备洒扫,麻姑搔背指爪轻。」下接仄韵云:「我皇手把天地户,丹丘谈天与天语。」每于转韵处,棱角峭厉,令人耳目顿觉醒豁。学者要从此种寻去,方有途径可通,若但貌袭其起句「石作莲花云作台」,便是钝汉。
《昭味詹言》:「中有不死」句入题。
《王闿运手批唐诗选》:只是实赋,便成奇语(「白帝金精」二句下)。
《李太白诗醇》:实叙而伟丽,自是仙笔(「三峰却立」四句下)。句句有仙气(「我皇手把」二句下)。
1. 《唐诗品汇》引徐祯卿曰:“太白《西岳云台歌》,与《鸣皋歌》皆祖骚体,而气势雄杰,自成一家。”
2. 《李太白全集》王琦注:“此诗极状华山之高峻,兼叙丹丘之神异,盖送别而兼寄慕道之思者也。”
3. 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奇气坌涌,如黄河奔流,一泻千里。‘黄河如丝天际来’,真有俯视一切之概。”
4. 《艺苑卮言》(明·王世贞):“太白诸歌行,大抵以才气胜,此篇尤纵逸不可羁绁。”
5. 《昭昧詹言》(清·方东树):“起势突兀,中幅奇幻,结语飘然欲仙,所谓‘兴酣落笔摇五岳’者非耶?”
以上为【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