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,当时年少风流,春衫飘举,风度翩翩。我骑着大马,斜靠小桥,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。
闺房屏障曲折迂回,掩映深幽,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。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,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。
如今反倒常忆起江南的乐事,那时正当青春年少春衫轻薄。骑马斜倚在桥栏,满楼红袖女子争相招手。
翠色屏风金色合页,醉意朦胧在花丛留宿。此番若再见到花枝般美人,即便白头也誓不归乡。
以上为【菩萨蛮(其三)】的翻译。
注释
红袖:指代少女。梁简文帝《采莲赋》:“素腕举,红袖长。”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。
翠屏:镶有翡翠的屏风。
金屈曲: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。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。
花丛: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。
花枝:比喻所钟爱的女子。
1. 红袖:代指歌女,杜牧《南陵道中》"红袖织绫夸柿蒂"
2. 翠屏:翡翠屏风,李贺《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》"晓凉暮凉树如盖,千山浓绿生云外。锦床晓卧玉肌冷,露脸未开对朝暝"
3. 金屈曲:屏风折叠处的金属合页,李商隐《骄儿诗》"凝走弄香奁,拔脱金屈戌"
4. 花丛:喻歌楼舞榭,元稹《离思》"取次花丛懒回顾"
5. 花枝:代指美女,白居易《霓裳羽衣歌》"娇花巧笑久寂寥"
以上为【菩萨蛮(其三)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菩萨蛮五首》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。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,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。前三首为一层,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,后二首又是一层,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。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,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,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。
第三首画面,是立足现在,追忆江南,有今昔对照之概。“如今却忆江南乐“一句领以下七句,一气贯注直下,笔力很是惊人。上阕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,自己尚是意气风发的年纪,穿着鲜艳的春衫,衬托出健美的身材,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,就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。过阕接着写风流情事,情节是“醉入花丛宿”,但镜头却是“翠屏金屈曲”,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。屈曲是合页铰链,用铜做成,所以叫金屈曲,以形容它的美。对翠屏、金屈曲作一个特写镜头,把“醉入花丛”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,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。词是极美丽的文体,要想写得好,就要善于设色,要懂得调配色彩。全词以春衫的鲜艳、红袖的热烈、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色,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,浓淡明暗,映带前后,情感更见悲凉。一结“此度见花枝。白头誓不归”,是一决绝语。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,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,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,感觉就像是古乐府,非常地质朴非常地有力。
此词以"却忆"的逆挽笔法开篇,通过"年少春衫"与"白头誓不归"的时空对撞,构建出追忆与决绝的复杂张力。韦庄巧妙运用"红袖招"的香艳场景与"花丛宿"的放浪形骸,在温庭筠"小山重叠金明灭"的精致外,别创疏朗直率的抒情范式。结句"白头誓不归"的决绝,将往昔欢愉升华为生命存在的终极选择。
以上为【菩萨蛮(其三)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当为韦庄晚年寓蜀追忆江南所作,是其《浣花集》中感旧词的代表。起句"却忆"二字石破天惊,既否定当下又质疑过往,与李煜"梦里不知身是客"的恍惚异曲同工。"年少春衫薄"五字蕴藉风流,既暗合杜甫"同学少年多不贱"的青春豪迈,又以衣物质感传递体温记忆,较之皇甫松"闲梦江南梅熟日"的泛写更觉真切。"骑马倚斜桥"的俊逸姿态,既承李白"五陵年少金市东"的游侠传统,又以"满楼红袖招"的群体反应侧面烘托,此种手法下开柳永"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"的浪子情怀。下片"翠屏金屈曲"的华美物象与"醉入花丛"的放诞行为,在顾夐"换我心为你心"的浓烈外,另辟以物质奢华填补精神空虚的路径。结拍"此度见花枝"的虚拟条件,与"白头誓不归"的绝对判断形成矛盾统一,既呼应《菩萨蛮》其二"未老莫还乡"的自我告诫,更将张泌"浣花溪上见卿卿"的旖旎转化为存在主义式的生命抉择,这种将艳情题材哲学化的提升,正是韦庄词"似直而纡,似达而郁"的绝佳体现。
以上为【菩萨蛮(其三)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代张惠言《词选》:上云“未老莫还乡”,犹冀老而还乡也。其后朱温篡成,中原愈乱,遂决劝进之志。故曰“如今却忆江南乐”,又曰“白头誓不归”,则此词之作,其在相蜀时乎!
近代李冰若《栩庄漫记》:端己此二首自是佳词,其妙处如芙蓉出水,自然秀艳。按韦曾二度至江南,此或在中和时作,与入蜀后无关,张氏《词选》好为附会,其言不足据也。
现代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语虽决绝,而意实伤痛。
1. 张惠言《词选》:"此章述蜀人劝留之辞,即下章云'满楼红袖招'也。江南即指蜀,中原沸乱,故曰'还乡须断肠'。"
2.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端己《菩萨蛮》'此度见花枝,白头誓不归',哀感顽艳,较'未老莫还乡'更加沉痛。"
3.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"此首陈不归之恨,语虽决绝,而意实伤痛。起言'却忆江南乐',已不胜今昔之感。"
4. 叶嘉莹《迦陵论词丛稿》:"韦庄此词表面写江南之乐,实寓中原离乱之悲。'白头誓不归'五字,将羁旅之愁与家国之痛打成一片。"
以上为【菩萨蛮(其三)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