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四曲东西两岸立石岩,岩上鲜花垂露碧色参差。
金鸡报晓后却无人得见,月光洒满空山碧水盈潭。
以上为【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】的翻译。
注释
四曲:武夷山九曲溪第四弯,两岸有金鸡岩、玉板岩
毵毵:细长披拂状,孟浩然《高阳池》“绿岸毵毵杨柳垂”
金鸡:四曲金鸡洞传说,范成大《吴船录》“闻金鸡鸣唱”
水满潭:暗合《论语》“知者乐水”与《中庸》“渊泉如渊”意象
以上为【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理学家的观物方式构建山水意境。前两句用“两石岩”的稳定结构与“岩花垂露”的动态细节形成空间张力,“碧毵毵”的叠词运用既摹写花叶披离形态,又暗含生生不息的天机流动。后两句通过“金鸡叫罢”的神话时空与“月满空山”的自然时空叠印,在“无人见”的否定与“水满潭”的肯定间,完成从传说感知到实体认知的哲学升华,体现格物致知的理学思维。
以上为【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棹歌的深层意蕴体现在三重观照:自然维度上,“东西两石岩”的对称布局与“月满空山”的周遍涵容,构建出武夷山水特有的几何美感;神话维度上,“金鸡叫罢”的听觉想象与“无人见”的视觉否定,完成从民间传说到理性认知的过渡;哲学维度上,“露碧”昭示天理流行,“水满”隐喻心性充盈,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实现“山水即天理”的理学诗学表达。朱熹将游历体验转化为义理载体,使七绝体裁承载起“格物穷理”的学术使命。
以上为【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丘浚《朱子学的》:“晦翁《武夷棹歌》‘月满空山水满潭’句,义理与景物交融,足见道学家的诗家三昧。”
清·王懋竑《朱子年谱》:“《棹歌》十首作于淳熙甲辰,时朱子筑武夷精舍讲学,第四首‘金鸡叫罢’云云,寄寓理学传薪之思。”
钱穆《朱子新学案》:“武夷诸咏虽曰闲居戏作,然‘水满潭’之喻,正合《文集》‘道体流行无所不在’之说。”
以上为【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