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青久衰工不艺,人物尤难到今世。
每摹市井作公卿,画手悬知是徒隶。
吴生已与不传死,那复典刑留近岁。
人间几处变西方,尽作波涛翻海势。
细观手面分转侧,妙算毫厘得天契。
使君坐啸清梦馀,几叠衣纹数衿袂。
他年吊古知有人,姓名聊记东坡弟。
翻译
绘画艺术早已衰落,工匠不再精于技艺,尤其人物画更难达到古人的水准。
如今画家常把市井小民画成公卿模样,由此便可推知那些画工不过是低贱的仆役之流。
吴道子早已去世,其画法也几乎失传,哪里还能留下近世的典范?
世间几处壁画描绘西方佛国景象,全都呈现出波涛翻涌如海浪般的气势。
细细观察人物的手掌与面部,转折侧向皆极精准,毫厘之间的计算仿佛契合天意。
这才明白真正的豪放源于精细微妙,并非狂乱笔触所生的虚浮聪明。
听说吴道子的遗墨尚存于汝州,古壁上蜗牛涎迹斑驳,令人不禁垂泪感伤。
我愿倾力捐出钱财修缮寺庙殿堂,使错落如浮云般的彩绘重现新晴之美。
太守闲来清梦方醒,静坐吟咏,衣纹褶叠,襟袖分明,栩栩如生。
将来若有人前来凭吊古迹,或许会知道曾有一位东坡之弟,留下姓名聊作纪念。
以上为【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子由:苏轼之弟苏辙,字子由,时任汝州知州,主持修缮龙兴寺。
2. 汝州:今河南汝州,宋代属京西北路。
3. 龙兴寺:唐代所建佛寺,曾为名刹,吴道子曾在此作壁画。
4. 吴画壁:指唐代画家吴道子(约680—759)所绘壁画。吴道子被尊为“画圣”,尤擅佛道人物。
5. 丹青久衰工不艺:谓绘画技艺久已衰败,画工缺乏真正艺术修养。
6. “每摹市井作公卿”二句:讽刺当时画工水平低下,将平民强行画成贵人模样,观其手法即可知其出身卑微。
7. 典刑:典型、楷模,此处指吴道子画风的典范。
8. 西方:佛教所谓“西方极乐世界”,壁画多绘阿弥陀佛接引图等题材。
9. 手面分转侧:指人物手部与面部的透视与角度变化极为准确。
10. 蜗涎可垂涕:蜗牛爬行留下的涎迹污染壁画,令人痛惜落泪。
以上为【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在弟弟苏辙(字子由)主持重修汝州龙兴寺吴道子壁画后所作,既赞吴道子画艺之高超,亦抒发对艺术衰微的感慨,同时表达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。全诗融艺术评论、历史追思、个人情怀于一体,结构严谨,层次分明。前半写画艺之衰与吴道子之绝技,中段赞壁画之精妙,后段转入现实修缮与未来怀想,结尾以“东坡弟”自谦收束,情致深远。诗中“真放本精微”一句尤为精辟,揭示艺术豪放气象背后必有严谨法度支撑,成为后世论画的重要命题。
以上为【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是一首典型的题画兼咏史之作,兼具艺术批评与人文关怀。开篇即慨叹“丹青久衰”,直指宋代画坛人物画技艺的退步,借古讽今,立意高远。通过对比“市井作公卿”的拙劣模仿与吴道子“妙算毫厘”的精准刻画,凸显真正艺术大家的不可企及。诗中“始知真放本精微,不比狂花生客慧”是全篇警句,不仅适用于绘画,亦可引申至书法、文学乃至人生境界——真正的豪放洒脱,建立在深厚法度与精微把握之上,而非表面的粗率张扬。此语体现了苏轼一贯的艺术观:崇尚自然而不废规矩,追求神韵而不忘形似。
后段由艺术转入现实,写修缮古寺、保护遗墨之举,体现士大夫的文化担当。结尾“他年吊古知有人,姓名聊记东坡弟”,语调淡然而情意深沉,既谦抑自处,又暗含文化传承之志。全诗用典自然,议论与描写交融,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,是苏轼七言古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十六:“此诗论画入理,‘真放本精微’五字,抉画家千古之秘,非坡公不能道。”
2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借吴画以抒古今之感,因修寺而寄文化之思,议论精切,气格浑成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引《竹坡诗话》:“东坡评吴道子画,谓‘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’,与此诗‘真放本精微’语相发明,足为艺林圭臬。”
4. 《瓯北诗话》卷五:“苏长公于书画最得三昧,故论画诗往往一语破的。如此诗‘手面分转侧,妙算毫厘得天契’,非亲历笔墨者不能言。”
5. 《唐宋诗醇》评此诗:“感慨淋漓,而词不失雅正;议论精到,而气仍归浑厚。东坡之学养才识,于此可见一斑。”
以上为【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