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边疆安宁,战事稀少,军情文书也极少传来;于是朝廷闲暇地派遣文臣进献小诗。我们共同协助皇帝歌颂喜庆之事,今年春日里,宫中已早早穿上了春衣。
以上为【皇太后阁六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皇太后阁:宋代宫廷中为皇太后居所或举行庆典之处,此处指在皇太后寿辰或节日时题写的应制诗。
2. 边庭:边疆地区,亦作“边廷”。
3. 羽书: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,此处代指战报。
4. 稀:稀少,表示边境平安,战事不多。
5. 词臣:掌管诏令、擅长文学的官员,常为皇帝起草诗文,此指诗人自指或泛指文官。
6. 闲遣:悠闲地派遣,说明政局稳定,无紧急政务。
7. 共助:共同协助,指群臣齐心为皇室歌功颂德。
8. 至尊:至高无上之人,指皇帝或皇太后,此处语境偏重皇室整体。
9. 春衣:春天所穿的新衣,古时宫廷有按节令赐衣、换衣之礼。
10. 得春衣:指按时节穿上春装,象征秩序井然、生活安乐。
以上为【皇太后阁六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为皇太后阁所作的组诗之一,属于应制诗性质,内容以颂圣、祝寿、应景为主。诗歌语言平实,意境安和,通过“边庭无事”“羽书稀”展现国家安定之象,借“进小诗”“歌喜事”体现宫廷文雅之风。末句“今年春日得春衣”既点明时节,又暗含国泰民安、四时有序之意。全诗虽为应酬之作,却自然流畅,不失士大夫的庄重与文采。
以上为【皇太后阁六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典型的宫廷应制之作,风格典雅平和,体现了宋代宫廷诗歌注重礼仪与祥瑞的特点。首句“边庭无事羽书稀”开篇即渲染太平盛世的气象,边疆安宁是治世的重要标志,也为后文的“闲遣词臣”提供背景。次句写文臣奉命赋诗,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凸显文化昌盛与君臣和谐。第三句“共助至尊歌喜事”点明写作目的——为皇室祝颂,体现士大夫对皇权的尊崇。结句“今年春日得春衣”看似平淡,实则意味深长:春衣不仅代表季节更替,更象征着国家运行有序、民生安稳,连宫廷衣着都能依时而换,足见政治清明。全诗以小见大,寓颂于景,虽无激烈情感,却自有雍容之气。
以上为【皇太后阁六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组诗皆应节应制之作,语意温雅,不事雕琢,然气象和穆,足见承平之象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语极平浅,而寓意深远。‘得春衣’三字,非徒言节候,实见治化之行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六首皆清丽可诵,此首尤以‘边庭无事’与‘得春衣’相映,写出熙宁、元祐间暂安之局。”
以上为【皇太后阁六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