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两位老友高大挺立,如两座山峰般巍然,言谈举止庄重和谐,如同黄钟大吕般洪亮庄严。你正要告别如刘桢那样的文士风范,却又在云间遇见了才华横溢的陆机一般的人物(指刘景文)。我们白发相似,彼此怜惜;而那青山想必也会允许我日后与你相伴归隐。如今我的官职已达六百石俸禄,但比起当年清廉自守、不贪高位的邴原之子邴曼容,实在感到惭愧。
以上为【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刘景文:名季孙,北宋诗人,苏轼好友,时任两浙兵马都监,常参与西湖雅集。
3. 二老:指苏轼与刘景文,二人皆年长且德高望重。
4. 长身屹两峰:形容两人身材高大,如山峰耸立,象征气度不凡。
5. 大吕应黄钟:古代十二律中的两个音律,黄钟为阳律之首,大吕为阴律之次,此处比喻二人言谈庄重和谐,声气相合。
6. 邺下刘公干:指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,字公干,以才学著称,曾任曹操掾属,邺下为曹氏集团文人聚集地。此处借指刘景文有刘桢之才。
7. 云间陆士龙:陆云,字士龙,西晋文学家,与兄陆机并称“二陆”,云间为松江古称,代指吴地。此处喻刘景文如陆云再世,才思敏捷。
8. 白发怜君略相似:谓两人皆已年老,白发萧然,彼此相怜。
9. 青山许我定相从:表达归隐青山的愿望,相信终将与友人一同退隐林泉。
10. 六百石:汉代官吏俸禄等级,中等官员,此处指苏轼时任知州,官阶约在此列。邴曼容:即邴原之子邴昭,一说指邴丹,东汉清节之士,官不过六百石即辞官归隐,以保名节。苏轼以此自比,表达对自己未能早退的惭愧。
以上为【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酬答刘景文之作,作于杭州任上。诗中通过典故与比喻,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与品格的赞赏,又抒发了自己仕途虽进却心怀退隐之志的复杂情感。全诗语言典雅,用典精切,情感真挚,在敬重中见深情,在自谦中寓感慨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沉稳深致的风格特征。
以上为【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开篇以“二老长身屹两峰”起势,形象雄伟,既写形貌,更显精神气度。“常撞大吕应黄钟”一句,以音乐之和美喻二人交谊之契合,格调高古。颔联连用两个历史人物作比:以“刘公干”赞刘景文之才德,以“陆士龙”誉其文采风流,双典并置,意蕴丰富,且暗含“去而复见”的惊喜之意。颈联转为抒情,“白发怜君”写老境相怜,“青山许我”则寄退隐之志,语气温厚而深远。尾联以邴曼容自况,表面自谦,实则流露出对官场生涯的倦怠与对高洁人格的向往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外貌到才学,由当下到未来,由友情到人生志趣,层层递进,情理交融,堪称次韵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二十七:“此诗典重渊雅,次韵而不见拘束,非具大力者不能。”
2. 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引查慎行评:“‘大吕应黄钟’五字,写出两人气象,非泛设语。”
3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卷二十:“‘将辞’‘却见’,笔势回旋,有意外之妙。结用邴曼容事,见出处之义,非徒作谦词也。”
4. 纪昀评:“前四句对仗极工而不觉其工,五十六句转入情思,自然深厚,收处感慨无穷。”
5. 清·爱新觉罗·弘历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语虽简淡,意味悠长。苏轼晚岁之作,多此类,可见其襟抱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