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黄昏时分,月色朦胧,梅花幽幽的香气在空气中浮动,厅堂前那一树梅花正绽放着春意。东风为何吹向西边的邻家?而我的家门却常常紧闭。那梅花如雪般肌肤微冷,玉一般的容颜显得格外清真,香腮上粉色尚未匀整。折下一枝梅花想寄给远在岭头的人,却只见江南日暮时分,天空中飘浮着层层云彩,音信难通。
以上为【阮郎归 · 梅花】的翻译。
注释
阮郎归:词牌名。唐教坊曲有《阮郎迷》,疑为其初名。词名用刘晨、阮肇故事。相传东汉永平年间,浙江剡县人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,遇二仙女,被邀至家。留住半年,思归甚苦。既归则乡邑零落,已十世。二人重返天台访仙女,踪迹已杳。详见《太平广记·卷六十一·天台二女》引《神仙记》。曲名本此,韵密而平和,故作凄音。宋人用此调者甚众。双调,四十七字,前後阕各四平韵。曲牌名,有二,均属南曲南吕宫。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,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後半阕,用作引子;其二与词牌不同,用作过曲。宋丁持正词有「碧桃春昼长」句,名《碧桃春》。李萧远词名《醉桃源》。曹双溪词名《宴桃源》。韩涧泉词有「濯缨一曲可流行」句,名《濯缨曲》。
题注:明吴讷钞本卷下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题作「梅词」。明吴讷钞本《拾遗》卷重出,调名改作「醉桃园」,题同。毛本作「集句梅花」。
「暗香浮动月黄昏」句:傅子立注:「林和靖诗:『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见《林和靖先生诗集·卷二·山园小梅之一》。」
「堂前一树春」、「儿家常闭门」句:傅子立注:「唐诗:『白玉堂前一树梅,今朝忽见数枝开。儿家门户重重闭,春色因何得入来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此乃蒋维翰《春女怨》诗,见《全唐诗·卷一百四十五》。」
雪肌冰:傅子立注:「《庄子》:『肌肤若冰雪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见《庄子·卷一·〈内篇·逍遥游〉》。」
玉容:傅子立注:「白乐天诗:『玉容寂寞泪阑干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出《长恨歌》,见《白氏长庆集·卷十二》。」
香腮:明吴讷钞本《拾遗》作「宫妆」。
岭头: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陇头」,近是。傅注本词正文及注均作「岭头」,应有所本。
「折花欲寄岭头人」句:傅子立注:「《荆州记》:『陆凯与范晔相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。赠诗曰:「折梅逢驿使,寄与岭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」』」刘尚荣按:「事见《太平御览·卷九百七十·〈果部·梅〉》。《御览》『岭头』作『陇头』,近是。」
「江南日暮云」句:傅子立注:「柳文畅诗:『日暮江南春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见《江南曲》,『暮』原作『落』,见《玉臺新咏·卷五》,别见《艺文类聚·卷四十二·乐府》,《乐府诗集·卷二十六·乐府》。」云,傅注本、元延祐本作「春」,元延祐本原校:「一作『云』。」明吴讷钞本作「云」,义胜。又龙榆生笺:「彊邨本以『春』韵複,据改。」
1. 阮郎归:词牌名,双调四十七字,平韵。
2. 暗香浮动月黄昏:语出林逋《山园小梅》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此处借用,形容梅花清幽之香在黄昏月下弥漫。
3. 儿家:犹言“我家”,古代女子自称或词中拟人化用语,带有柔婉语气。
4. 闭门:指深居简出,亦暗示孤高自守或处境寂寞。
5. 雪肌冷:形容梅花洁白如雪,触感清冷,亦喻女子肌肤莹洁。
6. 玉容真:如玉般的容貌,真实自然,不加雕饰,赞美梅花天然之美。
7. 香顋粉未匀:香腮上脂粉尚未涂匀,拟人手法,将梅花比作初起妆扮的美人。
8. 折花欲寄岭头人:化用陆凯《赠范晔诗》“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”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。
9. 岭头人:指远在岭南之人,可能暗指被贬惠州、儋州时期的亲友或自指漂泊之身。
10. 江南日暮云:语出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”,借云寄情,表达思念之情。
以上为【阮郎归 · 梅花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《阮郎归·梅花》是苏轼咏梅词中的佳作,借梅花寄托思念与孤寂之情。全词以“暗香浮动”开篇,化用林逋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之句,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。词中通过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一位闭门深居、冰清玉洁的女子,既写其形貌之美,又寓含高洁自守的情操。下片由物及情,折花寄远却无从投递,唯有日暮云山相望,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。情感婉转含蓄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婉约词风的一面。
以上为【阮郎归 · 梅花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梅花为媒介,融写景、拟人、抒情于一体,展现了苏轼在豪放之外细腻婉约的艺术风格。上片写景起兴,“暗香浮动月黄昏”一句即奠定全词清冷幽美的基调,继而以“堂前一树春”点出梅花报春的生机。东风吹向西邻而“儿家常闭门”,似有深意——或为自况孤寂,或喻政见不合而退居自守。下片完全转入拟人,将梅花人格化为一位素雅清丽、不事铅华的女子,“雪肌”“玉容”“香顋”层层描摹,极尽柔美之致。结尾二句由物生情,折花寄远却只见“日暮云”,空间阻隔与时间迟暮交织,情思绵邈,余味无穷。全词语言清丽,意象空灵,情感内敛而深厚,堪称咏梅词中上品。
以上为【阮郎归 · 梅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冷斋夜话》:“东坡咏梅词,清逸绝伦,有楚骚遗韵。”
2. 清代张德瀛《词征》卷五:“苏子瞻《阮郎归》咏梅,以人拟花,情致缠绵,非徒工于描写者。”
3.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评此词:“借梅花写怀人之情,情景交融,含蓄隽永,体现出苏轼词‘刚健含婀娜’的特色。”
4. 龙榆生《唐宋名家词选》录此词,并评曰:“婉约中见风骨,非俗手所能梦见。”
5. 近人夏承焘、吴熊和《读词常识》指出:“苏轼此词化用前人诗句自然无痕,又能翻出新意,足见其驾驭语言之功力。”
以上为【阮郎归 · 梅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