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一幅潇湘山水图不可轻易求得,新诗谁能驱散这闲愁。
遥想那水远天长的尽头,更有《离骚》般的极目秋色。
以上为【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遐想高致偶成小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潇湘:潇水湘江交汇处,代指山水画题材,《宣和画谱》载"宋迪作潇湘八景"
2. 离骚:屈原代表作,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"离骚者,犹离忧也"
3. 极目:纵目远望,王粲《登楼赋》"平原远而极目兮"
4. 择之:朱熹门人廖德明,字择之,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一十七载其问答
5. 师曾:疑指朱熹师辈刘子翬,号屏山,《屏山集》多题画诗
6. 遥知: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"遥知兄弟登高处"
以上为【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遐想高致偶成小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"潇湘不易求"的审美遗憾起笔,通过"新诗-闲愁"的因果设问,构建出诗画互文的鉴赏空间。朱熹巧妙将《离骚》的文学传统融入山水意象,在郭熙"林泉高致"的画论外,别创理学家的观物之道。尾句"极目秋"三字,既承范仲淹"岳阳楼记"的浩渺视野,更见道学家"格物穷理"的观照方式。
以上为【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遐想高致偶成小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当作于朱熹晚年讲学武夷时期,是其《晦庵集》中题画诗的代表。首句"不易求"既指潇湘画作的珍稀,更暗含《尚书·说命》"道积于厥躬"的求道之难,将艺术鉴赏升华为哲学追寻。次句"送闲愁"的反问,突破欧阳修"人生自是有情痴"的感性执着,展现理学家"性情之正"的诗学观。第三句"水远天长"化用王勃"秋水共长天一色"的意境,却以"遥知"二字注入程颢"观天地生物气象"的认知理性。结句"离骚极目秋"尤见匠心,既呼应杜甫"窃攀屈宋宜方驾"的文学传承,又将屈原的忠愤之情转化为对天地秋气的静观,这种将道德情感自然化的处理方式,正是朱熹"理一分殊"哲学在诗学中的实践。全诗在苏轼"诗画本一律"的艺术理念基础上,建构起"画境-诗情-理趣"的三重维度,堪称宋代理学诗的美学典范。
以上为【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遐想高致偶成小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金履祥《濂洛风雅》:"晦翁此诗,见画而知天地之理。'离骚极目秋'五字,尽得屈子忠爱之诚,非徒作景物看。"
2. 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:"朱子'遥知水远天长外,更有离骚极目秋',以理语入诗而不腐,较之邵尧夫《击壤集》更饶诗意。"
3. 厉鹗《宋诗纪事》:"考《朱文公文集》,此诗系晚年所作。时韩侂胄禁伪学,先生咏'离骚秋色',盖有微旨焉。"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朱熹论诗每作头巾气语,而自作殊不尔。'更有离骚极目秋'句,胸次境界实开通斋'南山与秋色,气势两相高'先路。"
以上为【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遐想高致偶成小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