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连绵阴雨遮蔽了山间谷地,平旷的沙岸湮没了浮动的光影。
辋水依旧悠悠向前流淌,可那终南山啊,此刻又隐在何方?
以上为【孟秋北岩招提即事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辋口:辋川谷口,王维别业所在地
2. 终南山:秦岭主峰之一,近长安
3. 积雨:久雨
4. 晦:使昏暗
5. 空曲:幽深的山谷
6. 平沙:平坦的沙岸
7. 灭浮彩:遮蔽了波光水色
8. 辋水:辋川溪流
9. 南山:终南山
以上为【孟秋北岩招提即事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雨中即景触发哲思,前两句通过“晦空曲”“灭浮彩”的视觉消解,构建出混沌苍茫的意境;后两句以“水悠悠”的永恒流动与“山何在”的瞬间迷失形成时空对话,在二十字间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,展现盛唐山水诗空灵超逸的审美特质。
以上为【孟秋北岩招提即事】的评析。
赏析
裴迪这首五绝堪称辋川唱和的精粹之作。首句“积雨晦空曲”以浓墨渲染空间压抑感,“晦”字既写实景又暗合心境;次句“平沙灭浮彩”进一步消解视觉元素,暗喻尘世绚烂的虚幻性。后两句突然转出永恒之问:辋水作为时间意象亘古长流,而南山作为空间符号却在雨中隐匿,这种“山水失联”的困境,实则是诗人对存在本质的叩问。全诗在王维“空山不见人”的禅境外,更添一层存在主义的苍茫,通过物象的消隐与追问,抵达盛唐山水诗少见的形而上学高度。
以上为【孟秋北岩招提即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迪与王维唱和,此作清绝,堪配摩诘。”
2. 明高棅《唐诗品汇》:“二十字中具无限苍茫,‘复何在’三字尤得禅家三昧。”
3. 清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:“裴迪‘南山复何在’,与摩诘‘白云回望合’各极山水之妙。”
4. 清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“迷离惝恍,十字画出雨中神理。”
5. 近代俞陛云《诗境浅说》:“前半写景,后半抒怀,而‘南山’之思,即于‘辋水’悠悠中逗出。”
6. 闻一多《唐诗杂论》:“‘灭浮彩’三字可见辋川派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态度。”
7. 林庚《唐诗综论》:“在永恒的流水与隐现的山形间,展现唐人的时空意识。”
8. 袁行霈《中国诗歌艺术研究》:“通过视觉的递减(晦→灭→悠悠→何在),完成诗境的深化。”
9. 葛晓音《山水田园诗派研究》:“裴迪此诗证明辋川诗人群体共有哲学化审美倾向。”
10. 蒋寅《大历诗风》:“‘南山复何在’的设问,开中唐山水诗哲理化先声。”
以上为【孟秋北岩招提即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