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乌云夹带着雨水飘过西楼,江水依旧向东流淌,傍晚的烟霭渐渐消散。柳树外斜照的夕阳,返光晃动着帘幕上的钩子。今夜的巫山真是美好无比,花还未凋落,新酿的美酒也已滤好。美人微笑着,眼波如星辰般流转;月光也为之羞怯,她手捧金杯敬酒。歌舞的扇子轻扬微风,吹散了整个春天的忧愁。试问江南的诸位朋友,有谁能像我这样,在扬州沉醉于美景与欢宴之中?
以上为【江神子 · 墨云拖雨过西楼】的翻译。
注释
江神子:词牌名。据唐·崔令钦《教坊记》、敦煌曲子词与现存晚唐前文人词,均无载录《江城子》,故是调当兴于晚唐。王昆吾《唐代酒令艺术》谓是调源自唐著词曲调,即唐时酒令,知是调始流行于晚唐酒筵上,经文人加工,遂成小令词调。唐五代时为单调,始见《花间集》韦端己词,单调三十五字,七句五平韵,间有三十六字、三十七字诸格。可见唐五代《江城子》调兴之初,格式尚未定型。全唐五代以《江城子》词约十六首,由七位词人所作,以端己最长,当为最早依调填词者。五代时,欧阳炯单调词添一衬字变尾二句为七言句,开宋词「衬字法」。牛松卿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,开宋词「添字法」。尹参卿单调词摊破首句为两三言句,开宋词「减字法」、「摊破法」。北宋初,是调作者甚少,晏同叔、柳耆卿、欧阳文忠诸大家均无《江城子》传世,唯张子野有两首《江城子》。至东坡始变双调,由是词格渐定。薛瑞生《东坡词编年笺证》中考东坡首用是调约于熙宁年间,《江神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,时闻弹筝》与《江神子·孤山竹阁送述古》即东坡初创之作,仍承唐五代词柔婉细腻之风。元丰间,《江神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和《江神子·密州出猎》开一代词风,引时人乃至後代追和。是调衰于金元,近三分之一为道士所作,内容多涉道教。《钦定词谱》:「晁无咎改名《江神子》,韩涧泉词有『腊后春前邨意远』句,更名《邨意远》。」严建文《词牌释例》:「《江城子》,又名《江神子》、《邨意远》、《水晶帘》,……清李符曾《词家辨证》云:『南唐人张泌有《江城子》二阕,五代欧阳炯用此调填词有『如西子镜,照江城』句,含本意……」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》注:「《江城子》调应由咏江城事而得名。『子』为曲名后缀。本篇用原始题意咏扬子江畔古城金陵。」可知调因欧词「如西子镜,照江城」句得名。欧词虽非现存《江城子》首作,然咏江城金陵事而归本意。有单调四体,分三十五字、三十六字、三十七字三种;双调一体,七十字,上下阕各七句,五平韵。格律多为平韵格,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。
题注:傅注本、元延祐本俱未收,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《东坡词拾遗》。
「柳外残阳,回照动簾钩」句:龙榆生笺:「杜少陵《落日》诗:『落日在簾钩,溪边春事幽。』」
巫山:龙榆生笺:「李太白《清平调》:『一枝秾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』」
新篘(chōu):毛本作「新刍」。龙榆生笺:「《正韵》:『篘,楚蒐(sōu)切,音搊。酒笼,漉取酒也。』」
「美人微笑转星眸」句:龙榆生笺:「崔生《思红绡妓》诗:『误到蓬莱顶上游,明珰玉女动星眸。』」
1. 江神子:词牌名,又名《江城子》,双调七十字,上下片各七句,五平韵。
2. 墨云:黑云,形容乌云密布如墨。
3. 西楼:泛指楼阁,常用于诗词中表达登临怀远或孤寂之情。
4. 水东流:江水向东流去,象征时光流逝或人生无常。
5. 晚烟收:傍晚的雾气或炊烟逐渐散去。
6. 帘钩:挂帘的钩子,夕阳反光照动帘钩,暗示室内有人或即将闭户。
7. 巫山:此处非实指楚地巫山,而是借用“巫山云雨”典故,代指男女欢会或美好境地。
8. 新篘(chōu):新近滤过的酒。篘,原为滤酒用具,引申为滤酒动作。
9. 星眸:明亮如星的眼睛,形容美人眼波流转。
10. 金瓯(ōu):金制酒杯,象征华贵宴饮;亦可喻国家疆土完整,此处取其本义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 · 墨云拖雨过西楼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江神子·墨云拖雨过西楼》是宋代词人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。上片主要写景,下片转入描写美人。全词通过抒写词人在一个雨霁月朗的良宵,有美人相伴,饮酒听歌的欢娱情景,表现了他暂时放浪形骸,陶情风月的旷达情怀。
本词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、宴饮欢愉的画面,抒发了词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陶醉与自得之情。上片写景,以“墨云拖雨”“晚烟收”“残阳回照”勾勒出清丽而略带苍茫的暮色图景;下片转入人事,描写美人笑靥、举觞劝酒、歌扇萦风的欢乐场面,情感由静入动,由景生情。结尾“谁似我,醉扬州”一句,既流露出得意之态,又暗含对江南生活的满足与自豪。全词意境优美,语言清丽,情景交融,展现了苏轼豪放之外的婉约一面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 · 墨云拖雨过西楼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属苏轼较少见的婉约风格之作,虽未明确纪年,但从内容推测应为其任杭州通判或知州期间所作,反映其在江南任职时的生活情趣。上片写景层次分明:“墨云拖雨”起势沉重,却转为“晚烟收”“水东流”的澄明之境,夕阳回照帘钩,光影摇曳,静中有动,营造出一种雨后清新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。然而这种情绪并未延续,下片陡然转向热烈欢宴场景。“美人微笑转星眸”三句极写女子之美与宴会之盛,月华因之羞怯,更显人胜于景。“歌扇萦风”写出歌舞之姿,“吹散一春愁”点明主旨——借欢愉排遣心绪。结尾三句以自问自答方式收束,语气轻快自豪,“醉扬州”化用杜牧“十年一觉扬州梦”之意,却又反其意而用之,不言悔恨而强调当下之乐,体现苏轼旷达中不失风流的人生态度。整首词结构紧凑,由景入情,由外而内,最终归于自我满足的抒怀,艺术手法娴熟自然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 · 墨云拖雨过西楼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词林纪事》:“东坡《江神子》‘墨云拖雨’一阕,情景融洽,辞意俱美,宛然有晚唐风致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月华羞’三字,从‘笑涡生’‘眼波转’中幻出,化工之笔。”
3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虽未直接评此词,但谓“东坡之词旷,稼轩之词豪”,此词正可见其“旷”中带柔的一面。
4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按语:“此词疑为元祐六年守颍州或七年知扬州时作,‘醉扬州’明言地点,或系追忆江南旧游。”
5. 唐圭璋《宋词三百首笺注》评曰:“上片写景如画,下片写人传神,‘谁似我,醉扬州’,自负之情溢于言表。”
以上为【江神子 · 墨云拖雨过西楼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