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风雨来袭无定时,泥泞道路日渐深。
中秋皓月遭埋没,实在辜负众人心。
云外天街本洁净,人间浊雾却侵凌。
隐士久难安寝卧,起身独坐夜深沉。
以上为【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泥涂:泥泞的道路,喻指艰难处境
2. 直埋:径直掩埋,此处指乌云完全遮蔽月光
3. 天衢:天空纵横交错的大道,语出《尔雅》“四达谓之衢”
4. 浊雾:混浊的雾气,喻指朝政昏聩
5. 幽人:隐士,此处指志洁行高的文人
6. 愔愔:寂静无声貌,出自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“空断肠兮思愔愔”
以上为【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中秋夜雨无月为切入点,通过自然景象的阴郁暗喻时局之晦暗。前两联以“风雨无定”“泥涂日深”暗喻政治环境的动荡污浊,直斥“真失众人心”彰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。后两联借“天衢净”与“浊雾侵”的对比,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,尾联“幽人夜坐”的意象更强化了士人面对浊世的孤独坚守。全诗将自然景象、政治隐喻与个人心境熔铸一体,体现宋诗理趣与沉郁风格的结合。
以上为【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苏辙此诗作于新旧党争激烈时期,中秋无月的自然现象被赋予深刻政治内涵。首联以动态笔法描绘风雨泥涂,暗示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。颔联“直埋”“真失”的强烈措辞,直指朝廷失政失民心的现实。颈联构筑天上人间的二元对立,“云外天衢”象征清明政治的理想境界,“人间浊雾”则暗讽当下朝堂的污浊。尾联塑造的“幽人”形象,既是对屈原式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精神的继承,又透露出北宋士人在党争中特有的理性克制。全诗善用比兴,词气沉郁而不失蕴藉,在即景抒情中完成对时代的批判性观照。
以上为【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刊误》:“栾城此作托意深微,‘直埋’‘真失’字刺骨锥心”
2. 清·汪师韩《苏门六君子文评》:“以无月喻政昏,‘天衢’‘浊雾’之对可见其志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子由诗多沉郁之思,此篇‘幽人夜坐’尤得《离骚》遗韵”
4. 钱锺书《谈艺录》:“苏辙‘云外天衢’句,与东坡‘明月几时有’同咏中秋而别开政治隐喻一径”
以上为【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