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辙

苏辙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颍滨遗老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,北宋文学家、诗人、宰相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辙与父亲苏洵、兄长苏轼齐名,合称“三苏”。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,以散文著称,擅长政论和史论,苏轼称其散文“汪洋澹泊,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离别一何久,七度过中秋。
去年东武今夕,明月不胜愁。
岂意彭城山下,同泛清河古汴,船上载凉州。

阳淫不收敛,半岁苦常燠。


禾黍饲蝗螟,粳稻委平陆。


民饥强扶耒,秋晚麦当宿。

江出西陵,始得平地。
其流奔放肆大,南合沅、湘,北合汉沔,其势益张。
至于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与海相若。

太尉执事:辙生好为文,思之至深。
以为文者气之所形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养而致。
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

尝读六国《世家》,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灭亡,常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。
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,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。
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郊;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野。

新破荆州得水军,鼓行夏口气如云。

千艘已共长江崄,百胜安知赤壁焚。

觜距方强要一斗,君臣已定势三分。

披榛入山山路细,钟声出寺门将闭。


石苔冉冉上芒鞋,草露漙漙着衣袂。


野人茅茨苫竹屋,终身局促无生计。

雨细风斜欲暝时,淩波一叶去安归。


遥知夜宿蛟人室,浪卷波分不着衣。

年来霜雪上人头,俄尔相将七十秋。


欲去天公未遣去,久留敝宅恐难留。


六窗渐暗犹牵物,一点微明更着油。

连宵暑雨气如秋,过客不来谁与游。


赖有澹台肯相顾,坐令彭泽未能休。


琴疏不办弹新曲,学废谁令致束脩。

东风吹鼎方然薪,游鱼出没一世人。


随汤上下犹欣欣,不识河汉清凉津。


十年我已不出门,可怜尚寄生死滨。

冬晚霜露重,城遥鞍马劳。


徒知事奔走,曾未补毫毛。


水旱嗟颦蹙,疮痍费抑搔。

高情不奈簿书围,行揖青山肯见随。


绿野逢花将尽日,清樽迨我正闲时。


檐间双燕欲生子,叶底新梅初满枝。

北方天王有狂子,只知拜佛不拜父。


佛知其愚难教语,宝塔令父左手举。


儿来见佛头辄俯,且与拜父略相似。

欲收新麦继陈谷,赖有诸孙替老人。

三夜阴霪败场圃,一竿晴日舞比邻。

急炊大饼偿饥乏,多博村酤劳苦辛。

谷深不见兰生处,追逐微风偶得之。


解脱清香本无染,更因一嗅识真如。

山深瘴暖霜露干,夜长无衣犹苦寒。
平生有似麋与鹿,一旦白发已百年。

饼杂松黄二月天,盘敲松子早霜寒。


山家一物都无弃,狼籍干花最后般。

生长茅间有异芳,风流稷下古诸姜。


适从琼管鱼龙窟,秀出羊城翰墨场。


沧海何曾断地脉,白袍端合破天荒。

庭松偃盖如醉,夏雨新凉似秋。


有客高吟拥鼻,无人共吃馒头。

相思欲见无路,满秩西归有时。


及君铃阁少事,饮我松醪满卮。

李径桃蹊次第开,秾香百和袭人来。


春风欲擅秋风巧,催出幽兰继落梅。

珍重幽兰开一枝,清香耿耿听犹疑。


定应欲较香高下,故取群芳竞发时。

檐下枯槎拂荻梢,山川迤逦费公瓢。


幽泉细细流岩鼻,盆水弥弥涨海潮。


但爱坚如湖上石,谁怜收自灶中焦。

闰岁穷冬已是春,当寒却暖未宜人。


阴风半夜催飞霰,稍净天街一尺尘。

平生不喜饮,九日犹一酌。


今年失家酿,节到真寂寞。


床头泻馀樽,畦菊吐微萼。

我行未厌山东远,昔游历下今梁宛。


官如鸡肋浪奔驰,政似牛毛常黾勉。


幸公四年持使节,按行千里长相见。

南方有贫士,狂怪如病风。


垢面发如葆,自污屠酒中。


导我引河水,上与昆仑通。

胸中万卷书,不如一囊钱。


不见杨夫子,岁晚走道边。


夜归空床卧,两手摩涌泉。

建城市中有狂人,纵酒骂市无与亲。


敲门访我何逡巡,头蓬面垢气甚真。


截河引水登昆仑,下洗尺宅骨髓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