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谁说愁绪太短,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。半年来,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,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,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。
春雨融化了冰冻,暖风吹走了冷灰。对着美酒,一首曲子为谁唱?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。
版本二:
谁说一点怨恨是短暂的呢?这绵延不断的愁绪又岂是轻易能够剪断的?
半年来双眉紧锁,从未舒展过。
在明月清风的静谧时刻,那幽深的心事总是惹人猜想。
春雨融化了残存的寒冰,暖风唤醒了冰冷如灰烬般的心境。
酒宴前唱一曲,究竟是为谁而歌?
只愿留下最后一拍的余韵,静静地等待你的到来。
以上为【南歌子 · 寸恨谁云短】的翻译。
注释
南歌子:唐教坊曲名。隋唐以来曲多以「子」名,「子」有小的含义,大体属小曲。调名本自汉张平子《南都赋》:「坐南歌兮起郑舞」句,取淳于棼事。《金奁集》入「仙吕宫」。此词有单调、双调二体。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,因词有「恨春宵」句,名《春宵曲》。张子澄词本此添字,因词有「高捲水晶簾额」句,名《水晶簾》,又有「惊破碧窗残梦」句,名《碧窗梦》。郑子聃有《我爱沂阳好》词十首,更名《十爱词》。以温飞卿《南歌子·手里金鹦鹉》为正体,单调二十三字,五句三平韵。另有单调二十六字,五句三平韵。双调者有平韵、仄韵两体。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,周美成、杨无咎、仲殊五十四字体,无名氏五十三字体,俱本此添字。仄韵者始自《乐府雅词》,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。周美成词名《南柯子》,程正伯词名《望秦川》,田不伐词有「簾风不动蝶交飞」句,名《风蝶令》。双调五十二字,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;双调五十四字,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。
题注:傅注本、元延祐本无题。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调名下题作「感旧」。
寸恨:傅注本原作「才恨」,据元延祐本、毛本改。
半年:毛本作「半生」。
温风:傅子立注:「《月令》:『温风始至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出《礼记·月令》:『季夏之月,……小暑之日,温风始至。』」
一曲:元延祐本作「舞雪」。
为谁开:元延祐本作「为谁回」,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为谁哉」。
1. 南歌子: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双调五十二字,平韵。
2. 寸恨:微小的怨恨或愁绪,此处极言其细小却深刻。
3. 绵绵:连续不断的样子,形容愁思悠长难断。
4. 岂易裁:怎能轻易剪断。化用《古诗十九首·客从远方来》“文采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”及“裁衣不如剪”之意,喻愁绪难解。
5. 半年眉绿未曾开:指长时间忧愁,眉头紧锁。“眉绿”或指画眉之色,亦可理解为因愁而无心妆饰。
6. 明月好风闲处、是人猜:在清幽宁静的夜晚,这种情境中的心事总让人猜测不已。
7. 春雨消残冻:春雨降临,融化了冬日残留的冰冻,象征寒冷结束、生机萌动。
8. 温风到冷灰:暖风吹拂,使冰冷如灰烬般的心也逐渐回暖。比喻情感复苏。
9. 尊前一曲:在酒席前演唱一首歌曲,常用于表达情感。
10. 留取曲终一拍、待君来:特意保留乐曲最后的一拍节奏,等待所思之人到来,极言思念与期待之深。
以上为【南歌子 · 寸恨谁云短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南歌子·寸恨谁云短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怀念妻子王闰之所作的一首词。上片以景生情表达了东坡与王闰之二人双双思念的心态。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的笔法,期待夫妻能够尽快见面的心情。全词由景生情、意念与感触、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,表达了东坡夫妻二人的恩爱和思念之情。
这首《南歌子》以细腻婉转的笔触抒写离愁别恨与深情期盼,情感真挚,意境清幽。词中“寸恨”与“绵绵”形成强烈对比,凸显了看似微小却绵延不绝的愁绪。上片写愁眉不展、心事难言,下片则由自然节候的变化暗示内心情感的复苏与期待。结尾“留取曲终一拍、待君来”尤为动人,以音乐意象收束全篇,含蓄隽永,余音绕梁,表现出对重逢的深切期盼和忠贞守候之情。整首词语言清丽,情景交融,体现了苏轼词作中柔情婉约的一面。
以上为【南歌子 · 寸恨谁云短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虽署名苏轼,风格却偏于婉约细腻,不同于其豪放一路,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。开篇以“寸恨”起笔,看似轻描淡写,继而以“绵绵岂易裁”陡然深化,揭示内心愁绪之深广难解。一个“裁”字巧妙双关,既指剪断布帛,亦暗喻斩断情丝之难。
“半年眉绿未曾开”直写愁容久积,形象生动,“眉绿”一词新颖别致,或指女子画眉之态,亦可能借代容颜憔悴、无心修饰。此句时间跨度明确,强化了情感的持久性。
“明月好风闲处、是人猜”转入环境描写,以清丽之景反衬幽隐之情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,引人遐想。
下片转写春回大地,“春雨消残冻,温风到冷灰”,不仅写自然界由寒转暖,更深层地象征着心灵从冷漠绝望中逐渐复苏的过程。“冷灰”一词极具张力,喻心如死灰,而“温风”带来希望,情感转折自然而深刻。
结句“尊前一曲为谁哉?留取曲终一拍、待君来”是全词点睛之笔。设问之后自答,将情感聚焦于一人,表现出专一执着的等待。尤其“留取一拍”构思奇巧,音乐戛然而止却余韵未尽,正如此情未了,只待伊人归来方能圆满,极具艺术感染力。
整体而言,该词结构严谨,由愁起,经变,终于盼,层层递进;语言凝练,意象优美,寓情于景,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统一。
以上为【南歌子 · 寸恨谁云短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指出:“此词借景抒情,通过‘明月好风’‘春雨温风’等意象展现心境变化,结尾‘留取曲终一拍、待君来’语短情长,耐人寻味。”
2. 《全宋词评注》评曰:“苏轼此作一洗豪放之气,转趋缠绵悱恻,然情真意切,不失大家风范。‘温风到冷灰’一句尤见匠心,化无形之情为有形之象。”
3. 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虽未直接评论此词,但其论苏词云:“东坡词虽以雄杰称,然婉约之作亦有深情远韵者,不可概目为粗豪。”可视为对此类作品的间接肯定。
4. 《宋词三百首笺注》评此词:“语浅情深,结构精巧。上下片各以景结情,末句尤为神来之笔,寄托深远。”
5. 当代学者王水照在《苏轼选集》中提到:“苏轼词中不乏抒写个人情怀的婉约之作,此类作品往往被忽视,实则亦见其情感世界的丰富性。”(虽未专评此首,但可作为理解背景参考)
以上为【南歌子 · 寸恨谁云短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