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,现在在哪里啊?日月如梭,我们头发都白了,打算怎么办啊!
友人再一次相见,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。出仕的热情淡薄了,自愧不如青松,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。
版本二:
春光亭下的流水,如今又流向了何方?
时光飞逝如织布的梭子,白发相对,又能奈何?
故人今日重逢,可世事近年来已千变万化。
为官的心境早已冷淡衰颓,反觉惭愧,那青松却始终坚守着岁寒之节。
以上为【减字木兰花 · 送赵令晦之】的翻译。
注释
减字木兰花:词牌名。《木兰花》原为唐教坊曲,《金奁集》入「林鐘商调」。《花间集》所录三首各不相同,兹以韦端己《木兰花·独上小楼春欲暮》词为准。五十五字,前後阕各三仄韵,不同部换叶。《尊前集》所录皆五十六字体,北宋以後多遵用之。《乐章集》及《张子野词》并入「林鐘商」。其名《木兰花令》者,《乐章集》入「仙吕调」,前後阕各三仄韵(平仄句式与《玉楼春》全同,但《乐章集》以《玉楼春》入「大石调」,似又有区别)。别有《减字木兰花》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林鐘商」,《乐章集》入「仙吕调」。四十四字,前後阕第一、三句各减三字,改为平仄韵互换格,每阕两仄韵、两平韵。又有《偷声木兰花》,入「仙吕调」。五十字,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,平仄韵互换与《减字木兰花》相同。宋教坊复演为《木兰花慢》,《乐章集》入「南吕调」,百一字,前阕五平韵,後阕七平韵。兹陈五格,以见一曲演化之由,他可类推。《减字木兰花》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,句句用韵,仄韵与平韵交互,每两句为一意群,词意转折,适于各种题材,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。《梅苑》李子正词名《减兰》。徐介轩词名《木兰香》。《高丽史·乐志》名《天下乐令》。
「送赵令晦之」: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送赵令」。
赵晦之:名昶,字晦之。海州或涟水人。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(西元一〇九一年)自杭还朝过高邮为晦之作《四达斋铭》引云:「高邮使君赵晦之」。
「流水如今何在也」句:傅子立注:「杜牧之诗:『当时楼下水,今日知何处?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出《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》,见《文苑英华·卷三百十三》,别见《全唐诗·卷五百二十》。『知』原作『到』。」
青松守岁寒:傅子立注:「《论语》: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见《论语·子罕》。」
1. 减字木兰花:词牌名,又名《木兰花减字》《玉楼春》等,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。
2. 赵令晦:生平不详,应为苏轼友人,或为宗室子弟(“令”字辈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常用字),曾任地方官。
3. 春光亭:地名,可能为某处园林或官署中的亭台,具体地点不可考。
4. 流水如今何在也:暗喻往昔情谊或旧日时光一去不返,寄寓人事变迁之感。
5. 岁月如梭:形容时间过得极快,出自古乐府“光阴如梭”。
6. 白首相看:指两人年事已高,满头白发,相对而视,感慨万千。
7. 拟奈何:即“将如何”,表达面对衰老与离别的无奈之情。
8. 故人重见:指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见,隐含悲喜交集之意。
9. 世事年来千万变:概括近年来政局动荡、人生浮沉的现实,或暗指新旧党争带来的仕途起伏。
10. 官况阑珊:为官的心境已衰落冷淡。“阑珊”意为衰落、消沉。青松守岁寒:化用《论语·子罕》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,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。
以上为【减字木兰花 · 送赵令晦之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减字木兰花·送赵令晦之》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词。上片点明了早年与友人赵晦之的相识,下片主要表达了对岁月如梭和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。全词虽然慨叹时光流逝,但更多的是隐含了词人老而弥坚的积极内涵,情感真挚,耐人寻味。
这首《减字木兰花》是苏轼送别友人赵令晦之作,情感真挚深沉,既有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易老的感慨,也有对仕途失意、世事无常的无奈,更在对比中凸显出对友人坚贞品格的敬重与自省。词中“白首相看”暗示二人年岁已高,而“官况阑珊”则流露出苏轼晚年对仕宦生涯的倦怠与失落。结尾以“青松守岁寒”作比,既赞友人如松柏般操守不改,也反衬自己内心的惭愧与复杂情绪。全词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晚年词作中特有的苍凉与哲思。
以上为【减字木兰花 · 送赵令晦之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结构精巧,上片写景抒情,下片叙事议论,层层递进。开篇“春光亭下,流水如今何在也”以设问起笔,借景起兴,将眼前之景与记忆对照,顿生物是人非之感。继而“岁月如梭,白首相看拟奈何”,直抒胸臆,道尽人生迟暮的无力与哀伤。下片“故人重见”一句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深厚情感——久别重逢本应欣喜,然接以“世事年来千万变”,立即将情绪拉入沉重现实,折射出北宋中后期政治风云变幻对士人命运的深刻影响。结句“官况阑珊,惭愧青松守岁寒”尤为精警:苏轼自叹仕途困顿、心志消磨,而友人却如青松般坚守节操,对比之中既有自省,更有敬意。此句不仅深化主题,亦展现苏轼一贯推崇的君子人格理想。全词语言质朴而意蕴丰厚,情感由浅入深,堪称送别词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减字木兰花 · 送赵令晦之】的赏析。
辑评
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冷成金《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·苏轼》「题解」云:此词不是一般的感慨年华流逝之作,而是言志之作,虽然有对「岁月如梭」的无可奈何,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老而弥坚、矢志不悔的高洁品格。词风疏俊清朗,意味隽永。上下片过渡自然,照应紧密。
1. 《唐宋名家词选》(龙榆生编):“此词情真意切,于简淡中见深慨。‘惭愧青松守岁寒’一句,最见东坡晚年心境。”
2. 《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:“上片怀旧叹老,下片感时伤别,结构紧凑。结句以松自比友人,反衬己身之疲惫,语意沉痛,耐人回味。”
3. 《苏轼词编年校注》(邹同庆、王宗堂著):“此词当作于元祐后期或绍圣初年,东坡再贬前夕,情绪低回。‘官况阑珊’正反映其对仕途之厌倦。”
4. 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(朱东润主编):“借送别抒写人生感慨,融情入景,寓意深远。‘青松守岁寒’用典贴切,寄托高洁之志。”
以上为【减字木兰花 · 送赵令晦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