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晨的园林新绿透出凉意,早早用过早饭出门观看移栽稻秧。
百花已然凋尽桑麻初生尚小,道路两旁风中飘来阿魏的香气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十七 · 晚春十二絶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晨炊蚤出:清早做饭后立即出门,反映农忙时节作息
2. 移秧:移植稻秧,江南地区晚春重要农事
3. 桑麻小:桑树与麻类作物尚在幼苗期,与百花飘尽形成生长周期对比
4. 阿魏:伞形科植物,可入药,《酉阳杂俎》载“阿魏出伽阇那国,即北天竺也”,诗中当指代田边野生香料植物
5. 晚春十二绝:原组诗共十二首,此为其十七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十七 · 晚春十二絶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中晚春农事诗的代表作,以白描手法捕捉江南农耕生活的精微细节。全诗通过“新绿”“桑麻小”的视觉层次与“阿魏香”的嗅觉体验,构建出晚春田园特有的时空质感。在百花凋尽的背景下聚焦秧苗移栽的农事活动,体现诗人对农业生产规律的深刻把握,在平淡叙写中蕴含生生不息的生命哲思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十七 · 晚春十二絶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展现范成大田园诗“显微阐幽”的艺术特质。首句“新绿”与“晓气凉”构成触觉通感,准确传递晚春清晨的体感温度。次句“晨炊蚤出”以连续动作呈现农事紧迫感,“看移秧”的旁观姿态保持诗人既融入又疏离的观察视角。第三句“百花飘尽”暗含春光将逝的怅惘,却以“桑麻小”转出生机,在代谢轮回中见证新生命的萌发。结句“阿魏香”作为诗眼,将不可见的风具象化为嗅觉体验,这种通过细微物候感知季节变迁的笔法,正是石湖田园诗超越传统田园诗的重要特征。全诗四句皆景而情在景中,在对农耕文明的诗意观照里,完成对土地深情的朴素表达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十七 · 晚春十二絶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谢塘《范石湖诗集注》:“‘阿魏香’三字,非久居田舍者不能道。宋人田园诗至此,可谓曲尽物态。”
2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石湖善写节物微妙处,‘百花飘尽桑麻小’七字,括尽晚春神理。”
3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范成大用阿魏等民间植物入诗,较陶渊明‘桑麻日已长’更具南宋农耕文明特质。”
4. 傅璇琮《宋代文学史论》:“‘看移秧’的‘看’字保持观察距离,这种知识份子视角使田园诗兼具记录性与审美性。”
5. 王水照《宋代诗歌的叙事性研究》:“诗中隐含从晨至午的时间流动,在空间上完成从园林到田野的转换,构成完整的农耕生活画卷。”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十七 · 晚春十二絶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