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满身尘土的行路客人汗流如雨,
请到我家稍作歇息,用这清甜的井水漱漱口。
我且把门前的磐石借予您小坐,
您看这柳荫之下,正是晌午,却凉风习习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三十三 · 夏日十二絶】的翻译。
注释
四时田园杂兴:范成大创作的大型组诗,分春日、晚春、夏日、秋日、冬日五组,各十二首,共六十首。兴,感兴,即随感。
黄尘行客:风尘仆仆的行路人。
汗如浆:汗水像浆汁一样涌出,形容大汗淋漓。
少住:稍作停留。少,同“稍”。
侬家:我家。吴地方言。
漱井香:用清香的井水漱口。漱,含水清洗口腔。
借与:借给。
磐石:厚而大的石头。
柳阴:柳树的树荫。
亭午:正午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三十三 · 夏日十二絶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极其朴素的语言,捕捉了夏日田园中一个充满温情的瞬间。诗的前两句,以“黄尘行客汗如浆”的艰辛劳顿,与“少住侬家漱井香”的诚挚邀请形成鲜明对比,一位热情、善良的农家主人形象跃然纸上。“漱井香”三字尤为精妙,既写出了井水的清冽甘甜,更透露出主人以自家之物招待客人的自豪与真诚。后两句,主人的热情更进一步,从邀请入门到主动提供门外的“磐石”与“柳阴”,并特意点出“亭午正风凉”。在常人感觉最炎热的正午,主人却能发现并邀请客人共享柳荫下的清凉,这不仅是对客人的体贴,更是长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中人,所特有的一份闲适与智慧。全诗通过一个微小的生活片段,展现了田园风物的美好与乡里人情的淳厚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三十三 · 夏日十二絶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言绝句的艺术魅力,在于其白描手法的极致运用与淳美人情的自然流露。
细节的真实与情感的深度:诗人没有空泛地赞美民风淳朴,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动作和细节来呈现:看到行客“汗如浆”,便主动邀请“少住”;不仅邀请,还奉上最解渴的“井香”;不仅招待饮水,还考虑到休息之处——“借与门前磐石坐”;最后,还不忘宽慰客人,这里“正风凉”。这一连串的细节,层层递进,将主人的体贴、周到与朴实无华的善意刻画得淋漓尽致,情感真挚而动人。
语言的质朴与意境的美妙:全诗语言近乎口语,如“侬家”、“借与”、“正风凉”等,清新自然,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韵味。然而,在这质朴的语言中,却营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:在炎炎夏日的正午,一片清凉的柳荫,一块安稳的磐石,一阵惬意的凉风,一位好客的主人,一位疲惫的行客,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、安宁、充满人情味的田园风俗画。
“借”字的妙用:“借与门前磐石坐”中的“借”字,是诗眼的所在。磐石本是自然之物,非主人私有,但一个“借”字,既显示了主人的热情与风趣(仿佛石头是他的一般),更体现了一种人与物、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的关系。这个字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。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三十三 · 夏日十二絶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宋长白《柳亭诗话》:“范石湖《四时田园杂兴》,于陶、王、储之外,别设樊篱。如‘黄尘行客汗如浆’一绝,曲尽田家款客之状,虽瞿叟(指唐代田园诗人储光羲)复生,不能过也。”
近代·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不但是他的最传诵、最有影响的诗篇,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……像‘黄尘行客汗如浆’等诗,写出了农民们殷勤好客的实际表现,使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。”
现代·周汝昌《范成大诗选》:“这首诗写夏日农家情事,选择了一个过路行人与农家主人的简单对话,却表现了极其深厚的人民的感情。语言是那么平淡,而意境却是那么优美深厚。”
以上为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· 其三十三 · 夏日十二絶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