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花何似?似吴宫初教,翠围红阵。欲笑还愁羞不语,惟有倾城娇韵。翠盖风流,牙签名字,旧赏那堪省。天香染露,晓来衣润谁整。
最爱弄玉团酥,就中一朵,曾入扬州咏。华屋金盘人未醒,燕子飞来春尽。最忆当年,沉香亭北,无限春风恨。醉中休问,夜深花睡香冷。
翻译
该如何形容这白牡丹?好似吴宫初训女兵,翠叶环绕如红粉战阵。
含苞欲笑还带愁态羞而不语,唯有倾国倾城的娇媚风韵。
翠盖般叶片尽显风流,牙签标注的芳名,旧日赏花情事怎堪追忆。
天然馨香沾染晨露,拂晓时分衣袂湿润谁来整理。
最爱那如玉似酥的花姿,其中一朵,曾入谢偃《高松赋》的扬州诗咏。
华屋金盘宴饮人犹未醒,燕子飞来已是春暮时分。
最忆当年沉香亭北,唐明皇与杨妃共赏牡丹的无限春恨。
醉中莫要追问,夜深时分花已沉睡余香清冷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赋白牡丹,和范廓之韵】的翻译。
注释
范廓之:即稼轩门人范开,为范祖禹后裔。淳熙九年从学稼轩,十五年编刊《稼轩词》甲集,并为之序。其他事历不详。广信书院本“廓之”均作“先之”,盖避宋宁宗赵扩名讳而改者。
“似吴宫初教,翠围红阵。”句:《史记·孙子列传》:“孙子武者,齐人也。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卢,……阖卢曰:‘可试以妇人乎?’曰:‘可。’于是许之。出宫中美女,得百八十人,孙子分为二队,以王之宠姬各为队长,皆令持戟。……妇人左右前后跪起,皆中规矩墨绳,无敢出声。”
倾城:形容女子美貌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”
翠盖:喻叶。五代·鹿虔扆《临江仙》:“翠华一去寂无踪。”翠华,指皇帝的仪仗。
牙签:喻枝。唐·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一一悬牙签,新若手未触。”
旧赏:曾经的赏心乐事。
“天香染露,晓来衣润谁整。”句:唐·李正封《牡丹诗》:“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。”
弄玉团酥:玉、酥当均形容白色,弄玉、团酥当均形容白牡丹之色泽。
一朵、扬州咏:唐·范摅《云谿友议·卷中·辞雍氏》条:“(唐)崔涯,吴楚之狂生也,与张祜齐名。每题诗于倡肆,无不诵之于衢路。誉之则车马继来,毁之则杯盘失错。尝嘲一妓曰:‘虽得苏方木,犹贪玳瑁皮。怀胎十个月,生下崑崙儿。’……又嘲李端端:‘黄昏不语不知行,鼻似烟囱耳似铛。独把象牙梳插鬓,崑崙山上月初生。’端端得诗,忧心如病。使院饮回。遥见二子,蹑屐而行,乃道傍再拜,兢惕曰:‘端端只候三郎六郎,伏望哀之。’乃重赠一绝句粉饰之于是大贾居豪竞臻其门。……赠诗曰:‘觅得黄骝鞁绣鞍,善和坊里取端端。扬州近日浑成差,一朵能行白牡丹。’”
华屋:华美的房屋。宋·苏轼《贺新郎》:“乳燕飞华屋。悄无人、桐阴转午,晚凉新浴。”
华屋金盘:宋·苏轼《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》:“自然富贵出天姿,不待金盘荐华屋。”
沉香亭:指唐代亭子,在长安兴庆宫图龙池东,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活动的场所。南宋·程大昌《雍录》:“兴庆宫图龙池东有沉香亭。”
“沉香亭北,无限春风恨。”句:唐·李浚《松窗杂录》:“开元中,禁中初重木芍药,即今牡丹也。《开元天宝》花呼木芍药,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。得四本,红、紫、浅红、通白者,上移植于兴庆池东、沉香亭前。会花方繁开,上乘照夜白,召太真妃以步辇从。诏特选梨园子弟中尤者,得乐十六色。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,手捧檀板,押众乐前欲歌之。上曰:‘赏名花,对妃子,焉用旧乐词为?’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,进《清平调》词三章。白欣承诏旨,犹苦宿酲未解,因援笔赋之。”唐·李白《清平调》三首有云:“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。”
夜深花睡:宋·苏轼《海棠》诗: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高烧银烛照红妆。”
1. 范廓之:范开,字廓之,辛弃疾门人
2. 吴宫教阵:用孙武吴宫训练女兵典故,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3. 翠围红阵:以军事阵势喻花叶形态
4. 牙签名字:古人用牙签标注花卉名称
5. 天香染露:化用李正封"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"咏牡丹句
6. 弄玉团酥:形容白牡丹如玉似酥的质感
7. 扬州咏:谢偃《高松赋》"若夫扬州宝肆,瑶瑛俦色"咏物传统
8. 华屋金盘:苏轼《咏棠》"自然富贵出天姿,不待金盘荐华屋"反用其意
9. 沉香亭北:李白《清平调》"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"
10. 花睡香冷:化用苏轼《海棠》"只恐夜深花睡去"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赋白牡丹,和范廓之韵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军事意象"吴宫教阵"开篇,将柔美牡丹与铁甲金戈并置,形成辛词特有的刚柔并济风格。下阕"华屋金盘"与"燕子春尽"的时空对照,既暗合杜牧"春风十里扬州路"的繁华记忆,又注入"沉香亭北"的历史空惘,在咏物中寄寓对南宋偏安的深沉悲慨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赋白牡丹,和范廓之韵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在咏物传统中实现多重突破。上阕以动态军事喻象取代静态描摹,"翠围红阵"既写牡丹层叠花瓣,又暗喻抗金义军阵容;"欲笑还愁"的拟人笔法,将花苞形态与词人忧国神态同构。下阕用典纵横:"弄玉团酥"承接周邦彦咏物词质感,"扬州咏"勾连杜牧掌故,"沉香亭北"更将李白咏牡丹诗纳入历史参照系。结句"花睡香冷"在苏轼原句基础上注入政治寒凉——"香冷"既指夜露浸花,更喻北伐热忱冷却,与陆游"零落成泥碾作尘"的梅魂形成南北宋之交爱国词人的共同意象。全词通过白牡丹这一物象,串联起从春秋吴宫到盛唐沉香亭、从扬州繁华到临安偏安的历史记忆,在花色变迁中照见国运盛衰。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赋白牡丹,和范廓之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陈模《怀古录》:"稼轩《念奴娇·白牡丹》前段用吴宫教阵,后段用沉香亭事,合两典故咏一花,他人必不能及。"
2. 明·卓人月《古今词统》:"'欲笑还愁羞不语'七字,写花情兼写人情,真绝代佳人之态。"
3.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稼轩《念奴娇》后半阕,哀感顽艳,较'烟柳断肠'语更觉沉痛。"
4. 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:"此词作于庆元间闲居瓢泉时,'华屋金盘人未醒'盖讽执政者醉生梦死,'燕子春尽'则忧北骑将至也。"
以上为【念奴娇 · 赋白牡丹,和范廓之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