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“‘格物’于动处用功否?”
先生曰:“‘格物’无间动、静,静亦物也。孟子谓‘必有事焉’,是动、静皆有事。”
陆澄问:“‘格物’是在动的方面下工夫吧?”
先生说:“格物不分动与静,静也是事物。孟子说‘必有事焉’,就是不论动静均用功。”
以上为【传习录 · 捲上 · 门人陆澄录 · 七十三】的翻译。
chuán xí lù juǎn shàng mén rén lù chéng lù qī shí sān。
传习录 · 卷上 · 门人陆澄录 · 七十三。
wáng shǒu rén。
王守仁。
wèn gé wù yú dòng chù yòng gōng fǒu xiān shēng yuē gé wù wú jiàn dòng jìng,
问:“‘格物’于动处用功否?” 先生曰:“‘格物’无间动、静,
jìng yì wù yě。
静亦物也。
mèng zǐ wèi bì yǒu shì yān,
孟子谓‘必有事焉’,
shì dòng jìng jiē yǒu shì。
是动、静皆有事。
。
”。
以上为【传习录 · 捲上 · 门人陆澄录 · 七十三】的拼音版。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
王守仁 · 明代 · 诗
浦之湾,其白漫漫。
彼美君子,在水之盘。
湾之浦,其白弥弥。
五旬三过九华山,一度阴寒一度雨。
此来天色稍晴明,忽复昏霾起亭午。
平生山水最多缘,独此相逢容有数。
欧生诚楚人,但识庐山高,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。
若夫泰山,仰视恍惚,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乎,其已直出青天上?
我欲仿拟试作《泰山高》,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,笔底难具状。
扶舆磅礴元气钟,突兀半遮天地东。
王守仁 · 明代 · 文
以方问“尊德性”一条。
先生曰:“‘道问学’即所以‘尊德性’也。晦翁言子静以‘尊德性’诲人,某教人岂不是‘道问学’处多了些子。
黄以方问:“‘博学于文’为随事学存此天理,然则谓‘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’,其说似不相合。”
先生曰:“《诗》《书》六艺,皆是天理之发见,文字都包在其中。考之《诗》《书》六艺,皆所以学存此天理也,不特发见于事为者方为文耳。
灵鹫高林暑气清,竺天石壁雨痕晴。
客来湖上逢云起,僧住峰头话月明。
世路久知难直道,此身那得尚虚名。
我爱龙泉寺,寺僧颇疏野。
尽日坐井栏,有时卧松下。
一夕别山云,三年走车马。
怪石有千窟,老松多半枝。
清风洒岩洞,是我再来时。
牛峤 · 五代十国代 · 词
玉楼春望晴烟灭,舞衫斜卷金条脱。黄鹂娇转声初歇,杏花飘尽龙山雪。
凤钗低赴节,筵上王孙愁绝。
吴惟信 · 宋代 · 诗
名在登科记,人间尽得知。文高多法古,官冷不趋时。减食因添鹤,收书为教儿。
王之道 · 宋代 · 诗
六峰环翠绕金蓝,下马初尝一酌甘。久旱喜看云气浃,晚风吹雨过江南。
施肩吾 · 唐代 · 诗
西邻年少问东邻,柳岸花堤几处新。昨夜雨多春水阔,隔江桃叶唤何人。
顾璘 · 明代 · 诗
马首青山处处新,林间幽径迥无尘。楼台映水皆成画,竹树含烟不让春。潦倒欲谋千日醉,升平那送百年身。
董其昌 · 明代 · 诗
吴绡图就枕烟庭,揽得齐东一片青。莫信三生擅丘壑,新从神武事鸿冥。
韩淲 · 宋代 · 诗
春馀却扫坐,衡门车马音。青云有达士,意行来涧阴。言诗取酒饮,命友以棋吟。
苏过 · 宋代 · 诗
并门逢恶岁,寂寞如在陈。况我官独冷,对客寒无茵。谋生求二顷,荜门安贱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