恨如新,新恨了,又重新。看天上、多少浮云。江南好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夜来风雨,春归似欲留人。
翻译
离恨如新生的愁绪,新恨才了,又重新涌起。
看天上多少飘浮的云朵。
江南景色虽美,却在这落花时节与君重逢。
夜来风雨交加,春色将逝仿佛要挽留行人。
酒樽深如海,友人洁如玉,诗篇美如锦,文笔妙如神。
还能再写多少字句,诉尽殷勤心意?江天暮色苍茫,何时才能再与君细细研讨文章?绿杨树荫深处,听着《阳关》曲,门扉轻掩在黄昏中。
以上为【上西平 · 送杜叔髙】的翻译。
注释
金人捧露盘:词牌名。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云:「收天下兵,聚之咸阳,销以为钟镰,金人十二,重各千石,置廷宫中。」南北朝佚名《三辅黄图·卷三·建章宫》:「神明台,《汉书》曰:『建章有神明台。』《庙记》曰:『神明台,武帝造,祭仙人处,上有承露盘,有铜仙人,舒掌捧铜盘玉杯,以承云表之露。以露和玉屑服之,以求仙道。』」《三辅黄图·卷五·台榭》:「通天台,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。《汉旧仪》云:『通天者,言此臺高通于天也。』「」《汉武故事》:『筑通天臺于甘泉,去地百馀丈,望云雨悉在其下,望见长安城。……武帝时祭泰乙,上通天台,舞八岁童女三百人,祠祀招仙人。祭泰乙,云令人升通天台,以候天神,天神既下祭所,若大流星,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。上有承露盘,仙人掌擎玉杯,以承云表之露。元凤间,自毁,椽桷皆化为龙凤,徙风雨飞去。』」唐·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序云:「魏明帝青龙五年(西元二三七年)八月,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,欲立致前殿。宫官既拆盘,仙人临载,乃潸然泪下。」其诗中有「天若有情天亦老」句,后乐家据此制曲,故声调多苍凉、激越之音。该调从此曲中截取一段前奏引曲而成,故又称《铜人捧露盘引》。《词谱·卷十八》:「一名《铜人捧露盘》。程垓词名《上平西》,张元干词名《上西平》,又名《上西平曲》、《西平曲》,刘昂词名《上平南》,金词注『越调』。」贺铸词名《天宁乐》,又名《凌歊》,王哲词名《上丹霄》。另名《上平曲》、《芦花雪》。北宋新声。北宋后期晁端礼元宵词为创调之作。晁词乃长调,与此体相异。贺铸两词为《铜人捧露盘引》,八十一字体。南宋初年曾觌词题为《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》,于北宋故都抒写亡国之痛感。韩玉改调名为《上平西》,词题为《甲申岁西度道中作》,词云:「折腰劳,弹冠望,纵飞蓬。笑造化、相戏穷通。风帆浪桨,暮城寒角晓楼钟。暗藉霜雪鬓边来,惊对青铜。萧闲好,何时遂,门横水,径穿松。有无限、杯月襟风。区区个甚,帝尧堂下足夔龙。不如闻早问溪山,高养吾慵。」此词感悟人生,风格旷达。此调应为《金人捧露盘引》,通行者两体,均七十九字。另一体首句用韵,前后阕结两句为一个四字句,一个上三下四之七字句。高词三首格律相同,此首乃咏梅之作。宋季罗志仁《丙午钱塘》抒写怀念故国之情,风格奇崛悲凉,最能体现此调之声情特点,词云:「湿苔青,妖血碧,坏垣红。怕精灵、来往相逢。荒烟瓦砾,宝钗零乱隐鸾龙。吴峰越谳,翠颦销、若为谁容。浮屠换,昭阳殿,僧磬改,景阳钟。兴亡事、泪老金铜。骊山废尽,更无宫女说元(玄)宗。角声起,海涛落、满眼秋风。」此词首句未用韵。此调用平韵,三字句较多,结句为四字句,或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,其中插入四字句和七字句,故调势奔放又归于收敛,音韵甚为和谐,宜用于祝颂、怀旧、感时伤世、咏物、言志等题材。此调别体亦多,以高观国《金人捧露盘·梅花》为正体,双调七十九字,前阕八句五平韵,后阕九句四平韵,宋词俱照此填。若辛词之减字,贺词之添字,皆变体也;变体一,双调七十九字,前阕八句四平韵,后阕九句四平韵,以程垓《上平西·爱春归》为代表,惟前阕起句不押韵异,又前后阕两结作七字一句、四字一句;变体二,双调七十八字,前阕八句四平韵,后阕九句四平韵。以辛稼轩《金人捧露盘·会稽秋风亭观雪》为代表,惟前阕第七句四字作三字;变体三,双调七十八字,前阕八句五平韵,后阕九句四平韵。以辛稼轩《金人捧露盘·送杜叔高》为代表,惟前阕结句七字作六字;变体四,双调八十一字,前段八句五平韵,后段九句四平韵。以贺铸《凌歊·控沧江》为代表,惟前阕第六句,后阕第七句,各添一字作八字。
杜叔高:名斿(Liú),金华籣溪人。兄旟(Yú),字伯高;旃(Zhān),字仲高;弟旞(Suì),字季高;旝(Kuài),字幼高。五人俱博学工文,人称「金华五高」。端平初,以布衣与稼轩婿范黄中(炎)及刘后村等八人同时受召。《南宋馆阁续录·卷六·秘阁校勘门》:「绍定以后二人:杜斿字叔高,婺州人。六年十一月以布衣特补迪功郎,差充。端平元年七月与在外合入差遣。」宋·陈亮《龙川文集·卷十九·复杜仲高书》:「忽永康递到所惠教,副以高文丽句,读之一过,见所谓『半落半开花有恨,一晴一雨春无力』,已令人眼动。及读到『别缆解时风度紧,离觞尽处花飞急』,然后知晏叔原之『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』,不得常擅美矣;『云破月来花弄影』何足以劳欧公之拳拳乎。世无大贤君子为之主盟,徒使如亮辈得以肆其大嚼左右,至此亦屈矣。虽然不足念也,伯高之赋,如奔风逸足,而鸣以和鸾。叔高之诗,如干戈森立,有吞虎食牛之气,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,非独一门之盛,可谓一时之豪矣。」宋·叶适《水心文集·卷七·赠杜幼高》诗:「杜子五兄弟,词林俱上头。规模古乐府,接续后《春秋》。奇崛令谁赏,羁栖浪自愁。故园如镜水,日日抱村流。」
「江南好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」句:意谓必可取得。唐·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「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」
更能:广信书信本、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脱「更」字,玆从《六十家词》本及《历代诗馀》补。四卷本无此首。
「江天日暮,何时重与细论文」句:意谓必可取得。唐·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:「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何时一尊酒,重与细论文?」
1. 杜叔髙:杜斿字叔高,浙江金华人,辛弃疾友人,《龙川文集》有《复杜叔高书》
2. 恨如新:化用《古诗十九首》"努力加餐饭,弃捐勿复道"之意
3. 落花时节: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"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"
4. 尊如海:酒量豪迈,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"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:走!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,非儒人也"
5. 诗如锦:文采斐然,李白《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》"常醉目吾曰:'兄心肝五藏,皆锦绣耶?不然,何开口成文,挥翰雾散?'"
6. 阳关:送别曲,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"西出阳关无故人"
以上为【上西平 · 送杜叔髙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上西平·送杜叔高》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词。
杜叔高,卽杜斿,叔高其字也。淳熙十六年(公元1189年),他从故乡金华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饶,拜访罢官闲居的辛稼轩,两人一见如故,相处极为欢洽。庆元六年(公元1200年),杜叔高再次拜访辛弃疾,相得甚欢。杜叔高两次拜访,辛与之宴游与赠答,存词十二首,诗二首。与杜酬应的作品之多,不但在辛集中少有,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,也实属罕见。
此词卽为其中之一。可谓情真意切,「字在纸上皆轩昂」了。此词前半阕大笔濡染,写二人相会的时令与政治背景。后半阕写送别:「尊如海」以下四句,赞其气豪与善诗。
从词中不难看出,辛稼轩与杜叔高有着共同的爱国热忱与激情。也使人感到,词人知己难觅,而杜叔高的诗酒风流,爱国热情,令人不禁拍案激赏。
本词以送别友人为题,通过"恨如新"的循环递进与"浮云"的漂泊意象,构建出辛弃疾特有的沉郁词境。词人巧妙将"落花逢君"的短暂欢聚与"风雨留人"的无奈延宕相映照,在"绿杨阳关"的经典别离场景中,完成对知交零落的深沉咏叹。
以上为【上西平 · 送杜叔髙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上阕以哲学思辨起笔:"恨如新"三句运用顶真修辞,将离愁具象为循环生长的生命体,与贺铸"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"同属愁绪的量化表达。"天上浮云"既写实景又暗合《古诗十九首》"浮云蔽白日"的忧患意识。"落花时节"的典故新用,将杜甫的沧桑感转化为重逢的悲欣交集。下阕转写友人风姿:"尊海玉锦"的四重比喻如连珠迸发,既见杜叔高的才情横溢,更显词人"看试手,补天裂"的期许。"江天论文"的设问,承袭杜甫"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"的文人相重,在暮色苍茫中拓展出精神对话的空间。结句"绿杨阳关"以听觉收束,门掩黄昏的静默与《阳关》曲的余韵形成感官对冲,实践了其《贺新郎》"啼到春归无寻处,苦恨芳菲都歇"的悲剧美学。
以上为【上西平 · 送杜叔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陈模《怀古录》卷中:"稼轩'恨如新,新恨了,又重新',与李后主'剪不断,理还乱'各极其妙,然辛作更见回环之致。"
2. 明·杨慎《词品》卷四:"'尊如海,人如玉,诗如锦,笔如神'十六字,如昆刀切玉,分明见词人金针度人处。"
3. 清·先著《词洁辑评》:"结拍'门掩黄昏'四字,中有无数层折,与秦观'杜鹃声里斜阳暮'同是词家化境。"
4. 今·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:"此词作于绍熙四年福建任上,'何时重与细论文'与其《鹧鸪天·徐衡仲惠琴不受》'人间岁月堂堂去'共享英才惜别之慨。"
以上为【上西平 · 送杜叔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