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画戟闲置,战刀也已收入鞘中。(一派太平)
安石榴花盛开,它的影子投在小小的红栏杆上。
此情此景,好似在劝先生您定要畅饮酣醉,
我也如传授《枕中鸿宝》般,微言大义地与您分享些处世玄机。
然而,声势浩大的官家马车又传来紧急诏书。
满眼潇湘山水,总觉得皇恩浩荡却如烟波般渺茫。
您归去朝堂,定会思念这楚地的山岭,
期盼着你我能在破晓时分,共沐京城殿角上的月光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刘恭父】的翻译。
注释
安石榴:卽石榴。因产自古安息国 ,故称。晋·张茂先《博物志·卷六》:「张騫 使西域还,得大蒜、安石榴、胡桃、蒲桃。」
枕中鸿宝:《汉书·刘向传》:「上(宣帝)复兴神仙方术之事,而淮南有枕中《鸿寶》、《苑秘书》。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,及邹衍重道延命方,世人莫见。」唐·颜师古注:「《鸿寶》、《苑秘书》,并道术篇名。臧在枕中,言常存録之不漏泄也。」後泛指珍秘的书籍。
锋車:卽追锋车,古代一种轻便驿车,因车行疾速,故名。常指朝廷用以徵召而疾驰之车。《晋书·舆服志》:「追锋车,去小平盖,加通幰,如軺车,驾二。追锋之名,盖取其迅速也,施於戎阵之间,是为传乘。」
楚峤(qiáo):楚山。峤,尖峭之髙山。
觚稜(gū léng):宫阙上转角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。亦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「设璧门之凤闕,上觚稜而栖金爵。」吕向注:「觚稜,闕角也。」宋·王观国《学林·觚角》:「所谓觚稜者,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,故谓之觚稜。」 借指宫阙或京城。
刘恭父:刘珙,字恭父,抗金名将刘子羽之子,与张孝祥交厚。
画戟、刀入鞘:象征战事停息,天下太平。暗含对南宋朝廷苟安一隅、不图恢复的不满。
安石榴:即石榴。
饮釂:釂(jiào),饮尽杯中酒。即干杯。
枕中鸿宝:汉代淮南王刘安藏于枕中的秘书,内容涉及神仙方术。此处喻指词人与友人交谈中涉及的精微深妙的道理,或是对时局的见解。
衮衮锋车:衮衮,连续不断。锋车,即追锋车,古代一种轻便快速的驿车,常用于奉召驰归。
急诏:紧急的诏书。
潇湘:指刘珙所在的湖南地区。
恩波渺:恩波,指皇恩。渺,渺茫。暗指皇恩虽言浩荡,实则遥远难依,前途未卜。
槐庭:指三公之位,代指朝廷高位。
楚峤:楚地的山岭。峤(jiào),尖而高的山。
觚稜: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,代指皇宫、京城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刘恭父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是张孝祥为送别友人刘恭父(刘珙)奉召还京而作。全词情感复杂而深沉:上片描绘闲适场景,隐含对友人逍遥生活的留恋与对世事的洞明;下片笔锋陡转,写皇命急催,于“恩波渺”的感慨中暗含对仕途波折与朝廷政策(如当时宋金和议)的微妙讽喻。结尾在无奈的离别中寄予重聚的期望,将个人情谊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,展现了南宋初年爱国士大夫的典型心境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刘恭父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与象征,营造出深沉顿挫的意境。
上片以静制动。起笔“画戟游闲刀入鞘”,勾勒出一个武器入库的太平表象,但“游闲”二字已暗含一丝批判。“安石榴花”二句,以红艳花影点缀小栏,景色虽佳,却格局狭小,恰似被拘束的闲适。词人只好劝酒醉饮,并将胸中块垒与深意,化作“枕中鸿宝”般的微言相赠。整个上片在闲适其表、忧愤其里的矛盾中展开。
下片则陡然翻转。“衮衮锋车还急诏”如一阵骤风,打破了之前的宁静,形象地写出皇命催迫、身不由己之感。“满眼潇湘,总是恩波渺”是词眼,将眼前壮阔的山水与对朝廷“恩波”的虚无感并置,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失望与忧惧。结尾两句“归去槐庭思楚峤,觚稜月晓期分照”情致缠绵而高远:一方面猜想友人入朝后必会怀念此间山水(暗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),另一方面又以“期分照”共沐京城月光作结,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,寄寓着彼此坚守情操、期待再会的深沉愿望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刘恭父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查礼《铜鼓书堂词话》:
“于湖(张孝祥)词声律宏迈,音节振拔,气雄而调雅,意缓而语峭。《蝶恋花·送刘恭父》等作,寓感慨于冲夷,殆似悲啸。”
近代·宛敏灏《张孝祥词笺校》:
“此词当是送刘珙召还时作。‘画戟游闲’,慨和议之成也;‘恩波渺’,讽君恩之不可恃也。末句‘期分照’,犹望其能匡护国家耳。”
现代学者韩酉山《张孝祥年谱》:
“词中‘衮衮锋车还急诏’,与史载刘珙乾道三年冬被召除同知枢密院事时间吻合。‘恩波渺’之叹,或与孝祥对当时政局之忧虑相关。”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刘恭父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