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云彩缓缓飘动,青草细密柔嫩,谁家的隐居处坐落山半腰。水面上寒烟缭绕,溪边小路崎岖险峻。
半幅青色酒旗招展,五里外桃花掩映的村店。
以上为【迎仙客】的翻译。
注释
迎仙客:曲牌名,属中吕宫
冉冉:缓慢流动貌
纤纤:细柔貌
崦:山坳,山曲处
水烟:水雾
青帘:酒旗
桃花店:语出唐寅“桃花坞里桃花庵”,指幽静客店
以上为【迎仙客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曲以“云”“草”的轻盈意象起兴,通过“山半崦”的悬置空间与“溪路险”的阻隔感,构建出似仙似隐的意境。结尾“青帘”与“桃花店”的视觉指引,在山水画卷中注入人间烟火气,形成超脱与入世的微妙平衡。全曲仅三十一字,却完成从自然到人文的完整叙事。
以上为【迎仙客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曲出自《小山乐府》,体现元代散曲“以词为曲”的雅化趋势。前五句纯用白描,“云”“草”“水”“溪”的意象群既承袭马致远“枯藤老树昏鸦”的密集铺排法,又通过“冉冉”“纤纤”的叠词软化北方曲派的直露气质。后两句“半幅青帘”的局部特写与“五里桃花店”的远景延伸,形成尺幅千里的空间张力,暗合南宋院体“残山剩水”构图理念。全曲在“隐”与“现”、“寒”与“暖”的辩证中,展现元代文人仕隐两难下的精神栖居方式,其“桃花店”意象既是实指,更是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曲体变奏。
以上为【迎仙客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:“张可久之词清而且丽,华而不艳,《迎仙客》诸阕如瑶天笙鹤。”
清·李调元《雨村曲话》:“小山《迎仙客》小令,前段画境,后段诗情,结句尤有余韵。”
近代任讷《散曲概论》:“此调‘半幅’‘五里’二语,尺素千里,在元曲中别具宋词韵味。”
隋树森《全元散曲》:“《迎仙客》见《小山乐府》,第三句‘山半崦’三字写尽隐者择地之精。”
以上为【迎仙客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