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一
脚到处青山绿水,兴来时白酒黄鸡。
远是非,绝名利,腹便便午窗酣睡。
鹦鹉杯中昼日迟,到强似麒麟画里。
其二
翻译
其一
信步所至皆是青山绿水,兴致来时享受白酒黄鸡。
远离是非,断绝名利,腹中饱足在午窗下酣睡。
鹦鹉杯中消磨漫长白日,远胜于将相画像中的虚名。
其二
笑白发苍苍仍被利锁束缚,幸喜红尘俗世不及渔蓑。
吟诵八咏诗,写下楚辞句,安排晚春时节的功课。
茅屋疏篱简单度日,有情义相投的沙鸥陪伴我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幽居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“兴来时”句:言兴来时便吃点喝点。辛弃疾《水调歌头》,“黄鸡白酒,君去村社一番秋。”
“腹便便”句:这里用了边孝先的故事。《后汉书·文苑传·边韶传》:“韶口辩,曾昼日假卧,弟子私嘲之曰:‘边孝先,腹便便,懒读书,但欲眠。’韶潜闻之,应时对曰:‘边为姓,孝为字,腹便便,五经笥。但欲眠,思经事。’”
鹦鹉杯:形似鹦鹉嘴的酒杯。
“到强似”句:言比把像画在麒麟阁里要强。
“喜红尘”句:言幸喜尘世间的风波不会影响到渔樵的生活。
八咏诗:南齐沈约在浙江金华县南建了元畅楼,并写了《登台望秋月》等诗八首,号“八泳诗”。后来宋代冯伉改“元畅楼”为“八咏楼”。
三闾些:楚屈原曾任三闾大夫。后来便以“三闾”专代屈原。他写的《招魂》,句尾皆用“些”,因以“楚些”为“楚辞”的代称。元好问《李长源》诗:“方为骚人笺楚些。”
“有情”句:辛弃疾《定风波》:“居士,而今浑不怕风波,借使未成鸥鸟伴,也应学得老渔蓑。”这里化用其意。
双调·沉醉东风:元曲宫调与曲牌名,适合抒发闲适之情。
腹便便:典出《后汉书·边韶传》“腹便便,五经笥”,喻饱读诗书。
鹦鹉杯:鹦鹉螺制成的酒杯,李白诗“鸬鹚杓,鹦鹉杯”。
麒麟画:麒麟阁功臣画像,汉代绘霍光等十一功臣于阁中,代指功名。
八咏诗:南朝沈约建元畅楼作《八咏诗》,泛指高雅诗文。
三闾些:三闾大夫屈原所作《楚辞》(句尾多“些”字,音suò)。
沙鸥伴我:化用杜甫诗“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”,喻隐逸之友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幽居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思想内涵:
反映元代文人仕途无望后转向隐逸的普遍心态,暗含对功名价值的质疑。
将隐逸生活诗化、艺术化,体现“中隐”哲学(白居易提出介于朝隐与山隐之间的生活方式)。
艺术特色:
对仗工巧:“青山绿水”对“白酒黄鸡”,“八咏诗”对“三闾些”,增强节奏感。
色彩运用:青、绿、白、黄等颜色词营造画面感。
曲体特征:符合元散曲“豪放派”风格,直抒胸臆而酣畅淋漓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幽居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两支散曲以对比手法凸显隐逸之乐:
其一通过空间意象(青山绿水)与闲适生活(白酒黄鸡、午窗酣睡)的铺陈,否定麒麟阁功名的虚幻,肯定当下生活的真实愉悦。
其二以自嘲开端(“笑白发犹缠利锁”),转而庆幸渔蓑隔绝红尘,通过“八咏诗”“三闾些”的文化活动,将隐逸提升至精神层面,最终以沙鸥意象收束,暗含对李白、杜甫等古人隐逸传统的继承。
语言上融合口语(“腹便便”“小过活”)与典故,形成雅俗共赏的元曲特色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幽居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:
“张小山(张可久)之词如瑶天笙鹤,清而且丽,华而不艳,《幽居》二支可谓曲中隐逸之宗。”
近代吴梅《顾曲麈谈》:
“‘鹦鹉杯中’‘沙鸥伴我’等句,化用唐诗如盐着水,可见元人曲学之融通。”
当代学者羊春秋《元散曲通论》:
“此二曲以通俗语写高士情,笑名利而亲自然,较马致远《秋思》更多几分暖意。”张可久一生沉沦下僚,晚年隐居杭州。此曲作于元至正年间,当时元末社会动荡,文人多选择隐逸避世。曲中“远是非,绝名利”既是个体选择,亦折射时代氛围,是元代散曲“隐逸主题”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双调 · 沉醉东风 · 幽居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