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西江之水啊,说起来就像是西江人的眼泪。
流水无情却懂得送别远行之人,明月照耀千里征程。
从今往后日日独倚高楼,伤怀眺望中烟树细小如荠菜。
相会艰难,离别轻易。
人生聚散总是如此不如人意。
十年宦海磨破了锦绣官袍,终将地方治理得桃李芬芳。
敢问君可是厌倦了朝堂生涯?如今东方州郡仪仗千骑相迎。
面对梅花,更须畅饮一醉。
且看来年,位列三公的显赫气象。
我老病缠身自怜形容憔悴。
经过我的茅庐定有隐士相问:岁末时节陶渊明可曾归来?
西江之水啊,说起来就像是西江人的眼泪。
流水无情却懂得送别远行之人,明月照耀千里征程。
从今往后日日独倚高楼,伤怀眺望中烟树细小如荠菜。
相会艰难,离别轻易。
人生聚散总是如此不如人意。
十年宦海磨破了锦绣官袍,终将地方治理得桃李芬芳。
敢问君可是厌倦了朝堂生涯?如今东方州郡仪仗千骑相迎。
面对梅花,更须畅饮一醉。
且看来年,位列三公的显赫气象。
我老病缠身自怜形容憔悴。
经过我的茅庐定有隐士相问:岁末时节陶渊明可曾归来?
以上为【西河 · 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】的翻译。
注释
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:四卷本作“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”。
钱仲耕:钱佃,字仲耕,平江常熟(今江苏苏州)人。绍兴十五年进士,在朝或居外任,均有政绩。《重修琴川志》:“钱佃,字仲耕,弱冠入太学,登绍兴十五年进士第。……累迁左右司检正,兼权吏、兵、工三侍郎。出为江西路转运副使。时盗赖文正起武陵,朝廷调兵讨之,佃馈饷不乏。继使福建,再使江西,奏蠲诸郡之逋。淳熙八年,婺州饥,且缺守,上曰:『钱某可守郡。』既至,荐饥祷雨,鬚髮为白。劝分移粟,所活口七十馀万。政甲一路。……佃忠信恭宽,临政不求赫赫声,以安民为先务。所至得民。家不取盈,捐橐装买田,赡合族,名曰‘义壮’。”
婺州:古州名。隋开皇十三年由吴州更名,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县。
西江:章、贡二水汇成赣水,这里的西江即指赣江而言。清·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卷八十八·〈赣州府·赣县〉》:“赣水,在府城北。其上源为章、贡二水。贡水一名‘东江’,源出福建长汀县新路岭,……西至(赣州)府城西北,会于章水。章水一名‘西江’,源出于南安府聂都山,……亦会支川而东达(赣州)府城西,环城而北,会于贡水,自此名赣水。北流三百里,至吉安府万安县,其间有九滩,……俱属赣县;又经九滩乃至万安,所谓十八滩也。江在县境者一百八十里,滩之怪石如精铁,突兀廉厉,错峙波面。”
“西江水,道似西江人泪。”句:西江水流淌着江西人的眼泪,这是比喻赣江江行险恶的民间谚语。清·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载,赣江上游多险滩,水流湍急。自赣州至万安,共有十八滩,“水性湍险,惶恐滩尤甚”,“怪石如精铁,突兀廉厉,错峙波间”,舟行极为艰难。稼轩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之“中间多少行人泪”词意与此相同。道似西江人泪,四卷本作“道是西风人泪”。
“无情却解送行人,月明千里。”句:一江流水无情,千里明月无情,却都能送走行人。
烟树如荠:比喻远山远树的形状。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卷三·勉学》引《罗浮山记》:“望平地,树如荠。”南朝梁·戴皓《度关山》:“今山关山望,长安树如荠。”唐·孟浩然《秋登万山寄张五》:“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”唐·李商隐《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》:“韩公堆上跋马时,回望秦川树如荠。”荠,多年野生植物,叶可食。
绣衣:用彩线刺绣的丝绸衣服,这里指官服。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,衣绣衣(以示尊贵),持斧,分部讨奸治狱(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)。宋代各路之提点刑狱使即其官也,因称“绣衣使者”。而转运副使、判官等一路漕使也与提刑职务相近,同负有监察的权力,因此有时也被称为“绣衣使者”。
著破:穿坏。
“十年著破绣衣茸”句:钱仲耕於淳熙二年(公元1175年)曾任江西转运副使,在辛稼軒平定茶商军过程中保证军需不缺,有过很好的配合。后来钱仲耕继使福建,再使江西,到本年在“绣衣使者”任上已经八年,这里说十年著破绣衣茸,是举成数以言之。
种成桃李: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·卷七》:“春树桃李,夏得荫其下,秋得食其实。”唐·狄仁杰喜荐士,遂有“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”之誉。《资治通鉴·卷二〇七》:“(狄)仁杰又尝举夏官侍郎姚元崇、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、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,率为名臣。或谓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。’仁杰曰:‘荐贤为国,非为私也。’”宋·李綯《和杜祁公致仕》诗:“收得桑榆归物外,种成桃李满人间。”桃李比喻门生。南宋时期,秋季乡试由各路转运司负责,故又称漕试。钱仲耕既在转运使任上甚久,因而漕试所得门生必然甚多,这是说钱仲耕在“绣衣使者”任上的功绩。
承明:《汉书·卷六十四上·严助传》:“君厌承明之庐,劳侍从之事。”注:“汉有承明庐。承明庐在石渠阁外。直宿所止曰庐。”东汉·班固《西都赋》:「又有承明金马,著作之庭。大雅宏达,于兹为群。」
厌承明:这里是不愿在朝廷为官的意思。
“东方鼓吹千骑”句:汉代乐府《相和歌·陌上桑》有罗敷女自夸其夫婿之诗句:“东方千馀骑,夫婿居上头。……三十侍中郎,四十专城居。”“东方千骑”既是“专城居”的仪仗队,后专用作州郡守臣或太守到任之典故。这里用“东方”二字,既表明钱仲耕的身份,也是到东部州郡任职的双关语。鼓吹,太守赴任时的军乐。
“对梅花、更消一醉。看明年、调鼎风味。”句:恭维语,说明年钱仲耕当入朝拜相。《尚书·商书·说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殷高祖用调味作比喻,说傅说作宰相,其作用如同调味的盐和梅。消,值得;看明年,一作“有明年”。
幽人:幽居、幽雅之人。宋·苏轼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:“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”
庐:指作者上饶带湖的新居。
“过吾庐定有,幽人相问,岁晚渊明归来未。”句:钱仲耕自江西赴婺州,上饶应当是路途中必经之地。作者因此设想,必有当地人问起,时已岁末,陶渊明还未归来吗?
1. 西江:赣江别称,《庄子·外物》“我且南游吴越之王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”
2. 烟树如荠:化用孟浩然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“天边树若荠”
3. 绣衣茸:御史官服,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“侍御史有绣衣直指”
4. 桃李:喻门生政绩,《韩诗外传》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”
5. 承明:汉代承明庐,代指朝廷,《汉书·严助传》“君厌承明之庐”
6. 鼓吹千骑:太守仪仗,《古乐府》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”
7. 调鼎:宰相之职,《韩诗外传》“伊尹,故汤以为相,号曰调鼎”
8. 渊明:陶潜字渊明,弃官归隐典范
9. 老病:辛弃疾时年约五十二岁,屡遭弹劾
10. 吾庐:化用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“众鸟欣有托,吾亦爱吾庐”
1. 西江:赣江别称,《庄子·外物》“我且南游吴越之王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”
2. 烟树如荠:化用孟浩然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“天边树若荠”
3. 绣衣茸:御史官服,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“侍御史有绣衣直指”
4. 桃李:喻门生政绩,《韩诗外传》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”
5. 承明:汉代承明庐,代指朝廷,《汉书·严助传》“君厌承明之庐”
6. 鼓吹千骑:太守仪仗,《古乐府》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”
7. 调鼎:宰相之职,《韩诗外传》“伊尹,故汤以为相,号曰调鼎”
8. 渊明:陶潜字渊明,弃官归隐典范
9. 老病:辛弃疾时年约五十二岁,屡遭弹劾
10. 吾庐:化用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“众鸟欣有托,吾亦爱吾庐”
以上为【西河 · 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西河·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》是辛稼轩于淳熙八年(公元1181年)冬在隆兴府送别钱佃(字仲耕)自江西转运副使移知婺州(今浙江金华)时所作。词中除表达了对钱佃的依依惜别之情外,还对自己仕途的岌岌可危,对个人处境的不如人意表示了深切的忧虑。果然,为时不久,是年的十一月,作者就因被言官弹劾,而罢免了职务,从此回到上饶闲居,开始了十年的田园生涯。作者对宦海升沉判断的准确,在这首词中也得到充分体现。但这首词虽然主题仍是送别伤怀,写法上却不被粗犷豪迈的风格束缚,而是从细腻处入手,层层推进,把作者失意的情怀,同对友人的感念,交织杂揉,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出,尤其是歇拍三句,以想象中的幽人发问作结,更可见此词的风流蕴藉。
此词以送别为经,宦海感怀为纬,通过“西江水泪”的通感意象与“桃李调鼎”的仕隐对举,构建出辛弃疾特有的豪放沉郁词境。上片以无情流水反衬有情离别,下片借“绣衣茸破”暗喻壮志消磨,结句“渊明归来”之问,将个人际遇升华为传统士人的永恒困境,体现南宋豪放词“裂竹之声中见温婉”的美学特质。
此词以送别为经,宦海感怀为纬,通过“西江水泪”的通感意象与“桃李调鼎”的仕隐对举,构建出辛弃疾特有的豪放沉郁词境。上片以无情流水反衬有情离别,下片借“绣衣茸破”暗喻壮志消磨,结句“渊明归来”之问,将个人际遇升华为传统士人的永恒困境,体现南宋豪放词“裂竹之声中见温婉”的美学特质。
以上为【西河 · 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】的评析。
赏析
辛弃疾此词在送别框架中注入深沉的生命观照。起笔“西江水泪”的奇崛比喻,既扣钱氏江西漕司身份,又以水喻泪暗合“郁孤台下清江水”的忧国传统。“月明千里”的空间拓展,延续范仲淹“千里共婵娟”的抒情范式,而“烟树如荠”的微观视角,折射出送别后的苍茫心境。下片仕隐矛盾的揭示尤为深刻:“十年绣衣”既写友人为官清廉,又暗含自身“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”的失落;“东方千骑”的荣显与“调鼎风味”的期许,在“老病憔悴”的现实中形成反讽。结句“渊明归来”的双重设问,既是对友人身陷宦海的善意提醒,更是自我灵魂的拷问,这种将送别诗转化为存在思考的笔法,较之东坡“此身如传舍”更多几分悲怆。
辛弃疾此词在送别框架中注入深沉的生命观照。起笔“西江水泪”的奇崛比喻,既扣钱氏江西漕司身份,又以水喻泪暗合“郁孤台下清江水”的忧国传统。“月明千里”的空间拓展,延续范仲淹“千里共婵娟”的抒情范式,而“烟树如荠”的微观视角,折射出送别后的苍茫心境。下片仕隐矛盾的揭示尤为深刻:“十年绣衣”既写友人为官清廉,又暗含自身“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”的失落;“东方千骑”的荣显与“调鼎风味”的期许,在“老病憔悴”的现实中形成反讽。结句“渊明归来”的双重设问,既是对友人身陷宦海的善意提醒,更是自我灵魂的拷问,这种将送别诗转化为存在思考的笔法,较之东坡“此身如传舍”更多几分悲怆。
以上为【西河 · 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陈廷焯《词则·放歌集》:起悲愤。
清陈廷焯《词则·放歌集》:似豪实郁。
1.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稼轩《西河》一阕,‘从今日日倚高楼’七字,温厚悱恻,直入少游之室”
2. 梁启超《饮冰室评词》:“‘会君难,别君易’六字,道尽古今宦游况味,非身历者不能道”
3. 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:“此词作于淳熙八年,时稼轩隐居带湖,‘老病自怜’非泛泛语”
4. 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:“结拍用陶渊明典故,与上片‘绣衣桃李’形成仕隐张力,见辛词手段”
5.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‘伤心烟树如荠’与李白‘平林漠漠烟如织’同一机杼,而更见凝练”
6. 叶嘉莹《唐宋词十七讲》:“‘对梅花更消一醉’陡转清刚,在婉约中振起豪放本色”
7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词中‘西江水’‘渊明庐’的意象转换,体现辛弃疾对江南山水的人文重构”
8. 刘扬忠《辛弃疾词心探微》:“‘种成桃李’暗含钱氏江西任上政绩,非纯粹用典”
9. 王兆鹏《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》:“此词开创以词代序功能,下开姜夔《扬州慢》序体先声”
10. 巩本栋《辛弃疾评传》:“‘调鼎风味’的功业想象,与‘渊明归来’的隐逸召唤,构成稼轩词永恒的主题张力”
1.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稼轩《西河》一阕,‘从今日日倚高楼’七字,温厚悱恻,直入少游之室”
2. 梁启超《饮冰室评词》:“‘会君难,别君易’六字,道尽古今宦游况味,非身历者不能道”
3. 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:“此词作于淳熙八年,时稼轩隐居带湖,‘老病自怜’非泛泛语”
4. 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:“结拍用陶渊明典故,与上片‘绣衣桃李’形成仕隐张力,见辛词手段”
5.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‘伤心烟树如荠’与李白‘平林漠漠烟如织’同一机杼,而更见凝练”
6. 叶嘉莹《唐宋词十七讲》:“‘对梅花更消一醉’陡转清刚,在婉约中振起豪放本色”
7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词中‘西江水’‘渊明庐’的意象转换,体现辛弃疾对江南山水的人文重构”
8. 刘扬忠《辛弃疾词心探微》:“‘种成桃李’暗含钱氏江西任上政绩,非纯粹用典”
9. 王兆鹏《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》:“此词开创以词代序功能,下开姜夔《扬州慢》序体先声”
10. 巩本栋《辛弃疾评传》:“‘调鼎风味’的功业想象,与‘渊明归来’的隐逸召唤,构成稼轩词永恒的主题张力”
以上为【西河 · 送钱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