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,刚刚绽放嫩芽。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。一脉平缓山岗上,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,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,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。
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,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,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,可以打一些酒来。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,一派愁苦,最明媚的春色,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代人赋】的翻译。
注释
鹧鸪天:词牌名。又名《思佳客》、《醉梅花》、《剪朝霞》、《骊歌一叠》等。双调,五十五字,平韵。或说调名取自唐·郑嵎「春游鸡鹿塞,家在鹧鸪天」诗句。然唐、五代词中无此调。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。
「代人赋」:广信书院本无,玆从四卷本乙集。
些(sā):句末语助词。
「平冈细草鸣黄犊,斜日寒林点暮鸦」句:檃栝王安石《题舫子》诗:「爱此江边好,留连至日斜。眠分黄犊草,坐占白鸥沙。」平冈,平坦的小山坡。
「青旗沽酒有人家」句:出自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诗:「青旗沽酒趁梨花。」青旗,卖酒的招牌。
荠菜:四卷本作「野荠」,二年生草本植物,花白色,茎叶嫩时可以吃。
破嫩芽:突破而出的嫩芽,化用张耒“桑芽破嫩青”句意
已生些:已孵化少许,楚地方言遗存
平冈:低平山脊,苏轼《浣溪沙》“平冈细草鸣黄犊”
青旗:酒旗,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“青旗沽酒趁梨花”
荠菜花:春日野菜,苏轼《春菜》“荠芽戴土正登盘”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代人赋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,辛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,这首却很清丽。
词中初发的桑叶芽、刚孵出的蚕宝宝、悠然吃草的小牛犊、斜日林中的归鸦以及村头风中飘扬的酒旗、溪边盛开的荠菜花,每种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寻常可见,在词人妙笔下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、远近有致、动静相生、有声有色、情致盎然的田园早春图。
此词以江南早春为背景,通过“柔桑破芽”、“蚕种生些”等细微物候变化,展现农村盎然生机。下片“青旗沽酒”的点缀,为田园画面注入人间烟火气。结句“城中桃李”与“溪头荠菜”的强烈对比,既是对自然生命的礼赞,更暗含对官场倾轧的厌弃和对质朴生活的向往,充分体现辛词“于萧散中见襟抱”的独特气质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代人赋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词采用“移步换形”的构图手法:上片四个特写镜头(柔桑、蚕种、黄犊、暮鸦)精准捕捉早春特征,其中“破”、“生”、“鸣”、“点”四个动词使画面充满动态生命力。下片视野渐阔,由“山远近”的纵深感到“路横斜”的平面感,最终聚焦“青旗酒家”的人文意象。结尾陡转奇峰,将城中娇弱桃李与乡野蓬勃荠菜构成隐喻性对照——前者象征功名场中的脆弱荣华,后者代表民间草根的顽强生命力。这种将《诗经》比兴传统与宋诗理趣熔铸一体的笔法,既延续苏轼《浣溪沙》的田园词脉络,又注入词人特有的生命体验,堪称南宋田园词的美学巅峰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代人赋】的赏析。
辑评
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卷四系此词于淳熙十五年(1188)带湖闲居时期,注云:“‘春在溪头荠菜花’,与朱子‘万紫千红总是春’异曲同工。”
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:“此词写景不取浓艳花卉,独钟溪头荠菜,正是词人‘雄豪刚健中见精致’的典型手法。”
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结句的对比蕴含深刻哲理:荣华易逝,平凡永存,这与辛弃疾《青玉案》‘蓦然回首’之境相通。”
叶嘉莹《论辛弃疾词》:“‘城中桃李愁风雨’实乃词人政治遭遇的象喻,而‘溪头荠菜’则是其人格生命的真实写照。”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代人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