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子久不到,好景为君留。西楼着意吟赏,何必问更筹?唤起一天明月,照我满怀冰雪,浩荡百川流。鲸饮未吞海,剑气已横秋。
翻译
游子久未至此,美好景致似专为君存留。
在西楼倾情吟咏观赏,何必计较更漏时辰?唤出满天皎洁明月,照亮我冰雪澄澈的胸怀,豪情如百川浩荡奔流。
虽未如鲸吞海般痛饮,但报国豪气已横贯秋空。
原野流光浮动,天宇辽阔高远,万物风光清幽。
中原沦丧的遗恨,不知今夜多少人在忧愁?谁人惦念英雄已然老去?不说功名如此微不足道,北伐大计依然遥遥无期。
此事难以分辨诉说,来日唯有醉酒解忧!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】的翻译。
注释
水调歌头:词牌名,又名《元会曲》、《台城游》、《凯歌》、《江南好》、《花犯念奴》等。唐朝大曲有《水调歌》,宋·王颐堂《碧鸡漫志·卷四·〈水调〉》:「按《隋唐嘉话》:炀帝凿汴河,自制《水调歌》,即是水调中制歌也。世以今曲《水调歌》为炀帝自制,今曲乃中吕调,而唐所谓南吕商,则今俗呼『中管林钟商』也。」凡大曲有「歌头」,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。双调,九十五字,前后阕各四平韵。亦有前后阕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,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。
马叔度:名籍事历均不详。
月波楼:宋·王黄州《黄冈竹楼记》:「因作小楼二閒,与月波楼通。远吞山光,平挹江濑,幽阒辽夐,不可具状。」文中所写楼外景象,与词中「野光浮,天宇迥,物华幽」相合,知即指黄冈月波楼也。《叶水心文集·卷六·〈古诗·月波楼〉》:「爱君楼高出江上,百里江山开四向。」当亦指此。又,嘉兴亦有月波楼,见《至元嘉禾志》。
客子、君:皆指友人马叔度。
更筹:古代夜间报更所用之计时竹籤。借指时间。南朝梁·庾度支《奉和春夜应令》诗:「烧香知夜漏,刻烛验更筹。」宋·欧阳修撰《小重山》词:「无眠久,通夕数更筹。」
鲸饮:唐·杜少陵《饮中八仙歌》:「饮如长鲸吸百川,衔杯乐圣称世贤。」
野光:宋·滕元发《月波楼》诗:「野色更无山遮断,天光直与水相连。」
蕞(zuì)尔:微小。
1. 月波楼:鄂州(今武汉)名楼,《奥地纪胜》“月波楼在鄂州府城上”
2. 更筹:夜间报更竹签,代指时间,《陈书·世祖纪》“每鸡人伺漏,传更签于殿中”
3. 满怀冰雪:喻高洁情操,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”
4. 鲸饮:豪饮,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“饮如长鲸吸百川”
5. 剑气:宝剑光芒,喻报国壮志,《晋书·张华传》“宝剑之精,上彻于天”
6. 中州:中原,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“宅中州而览四海”
7. 蕞尔:渺小,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“蕞尔国,而三世执其政柄”
8. 扶头:醉酒状,姚合《答友人招游》“赌棋招敌手,沽酒自扶头”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词上阕即景抒情,下阕叙事述怀,层次清晰,语意层层递进。全篇情景交融,物我两忘,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;感情悲壮苍凉,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投降政策的无限愤慨。
上阕,重在写景,在写景中言情抒怀,情和景很好地做到了统一。起首四句「客子久不到,好景为君留。西楼着意吟赏,何必问更筹」。为情造文,但此处的景还属于有我之景,所以作者在感性的陶醉中,还保持着清醒,保持着理性,还没有彻底地把自己忘怀,如此,便自然引出下一句「唤起一天明月,照我满怀冰雪,浩荡百川流」。这皎皎的明月,不正像我的光明磊落么。那一天的皓月,可能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,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。至此,自然一转,引出上阕的最后一句「鲸饮未吞海,剑气已横秋」。喝酒还未尽兴,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。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。「鲸饮吞海」,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,极具夸张力度,有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。这句是化用杜甫诗里「饮如长鲸吸百川」(《饮中八仙歌》)化用巧妙,而且更有表现力。
下阕,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,重在抒怀言志。过阕「野光浮,天宇迥,物华幽」,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,天空更加旷远,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。上承前面的写景,下启后面叙事抒情。在这清幽的月夜中,人不可能真的陶醉,即使有酒。陶醉只是暂时的,李白诗云「举杯消愁愁更愁」,所以,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,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绪。果然,诗人想起了恨事,引发了愁绪:「中州遗恨,不知今夜几人愁?」这一句,是全词的主旨,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,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,不由得我愁思满怀了。至此,全词的基调也有了变化,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了。作者愁思深重恰是作者忧心国事,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,可是我的心事有谁知,我的苦处有谁怜,自然引出下文「谁念英雄老矣,不道功名蕞尔,决策尚悠悠!」现在,朝廷中有谁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,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,而收复中原的决策,仍然遥遥无期!那么,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。「此事费分说,来日且扶头。」此事一时难以说清,唯有继续饮酒消愁吧。这一句和前面的「不知今夜几人愁」形成呼应。扶头酒是最厉害的酒,是最伤人的酒,也是最误事的酒。但是酒,却能麻醉自己,让自己暂时忘却现实的残酷和烦恼。作者明知故说,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痛苦之重,愁思之深。
词人欲抑先扬,行文一波三折,写景形象生动,议论中肯,抒情真实感人。以一种低诉哀迥的语气结尾,别有一种感人的韵味。
此词以壮游为表、忧国为里,上片通过“明月照怀”“浩荡百川”的雄奇意象,在吟赏烟霞中展现冰雪肝胆;下片以“中州遗恨”“英雄老矣”的沉痛诘问,将个人悲慨升华为时代困境,终以“扶头醉酒”的佯狂姿态,在豪放与悲怆的张力间完成对南宋偏安局面的深刻批判。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《水调歌头》堪称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巅峰之作。上片起句“客子久不到”暗含身世飘零之感,“好景为君留”却以拟人笔法转出知己相逢之喜,与李白“相看两不厌”异曲同工。“唤起一天明月”三句突发奇想,将自然现象纳入主体召唤,其“满怀冰雪”既承苏轼“肝胆皆冰雪”的赤诚,又启下文“浩荡百川”的雄浑,在冷热交融中铸就词人特有的精神气象。“鲸饮未吞海”以否定句式蓄势,“剑气横秋”则如霹雳破空,将酒兴未酣的遗憾转化为志气凌霄的豪迈,较之曹植“长剑耿介”更见动态张力。下片“野光浮”三句以工笔勾勒秋夜,其“迥”“幽”二字既写实景又寓心境,为“中州遗恨”的迸发蓄势。“不知今夜几人愁”的诘问,将个人忧思扩展为群体悲鸣,与范仲淹“将军白发征夫泪”形成历史呼应。“谁念英雄老矣”三句层层递进,功名渺小与决策悠悠的对比,直指南宋朝廷的苟安痼疾。结句“此事费分说”以无言作结,“扶头”醉态既是对现实的逃避,更是对理想的坚守,与屈原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构成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‘剑气已横秋’五字,裂帛一声,惊破世人耳目,较东坡‘西北望,射天狼’更见霸才。”
2. 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:“此词当作于淳熙五年任湖北转运副使时,‘中州遗恨’云云实为《美芹十论》未获采纳之遗响。”
3.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下片从开阔转为悲凉,‘谁念英雄老矣’一问,血泪交迸,真所谓‘欲说还休’境界。”
4. 叶嘉莹《论辛弃疾词》:“结句‘扶头’与上片‘鲸饮’呼应,在豪饮与沉醉的悖论中,展现词人生命力的倔强挣扎。”
5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全词在空间上从月波楼辐射至中州,时间上从秋夜延伸至来日,构建出稼轩词特有的时空美学。”
以上为【水调歌头 ·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