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冬天夜裏很寒冷,寒冰把井都封住了。明亮的月光穿过华丽的房间照进帐子裏,青色的灯光,一明一暗地闪烁着,映照着悲啼的侍女。灯芯快烧完了,胭脂粉和着泪水一滴滴地流下了。
没有饮完一杯酒,就见她掩面流泪,歌声裏夹杂着凄凉的悲咽。悲情和歌声两方面尽量发泄,都不相违背。你要体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处,就是歌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飞扬下来时。
版本二:
冬夜寒冷,井水已结冰封住井口,画堂中明亮的月光透过帐幔洒入室内。油灯忽明忽暗,映照着悲伤哭泣的人影。灯芯即将燃尽,泪水和脂粉交织沾湿了脸颊。还未饮尽一杯酒,便已掩面落泪,歌声中带着凄清的悲意。情感与声音都倾泻无遗,彼此不要违背。若要知晓令人肝肠寸断之处,便是那房梁上悄然飘落的尘埃。
以上为【临江仙 · 冬夜夜寒冰合井】的翻译。
注释
临江仙:词牌名,原是唐教坊曲,後用作词牌。《乐章集》入「仙吕调」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高平调」,元高拭词注「南吕调」。李後主词名《谢新恩》。贺方回词有「人归落雁後」句,名《雁後归》。韩涧泉词有「罗帐画屏新梦悄」句,名《画屏春》。李易安词有「庭院深深深幾许」句,名《庭院深深》。《临江仙》源起颇多歧说。南宋黄叔旸《花庵词选》注,「唐词多缘题所赋,《临江仙》之言水仙,亦其一也。」明董逢元《唐词纪》认为,此调「多赋水媛江妃」,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。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。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「岸阔临江底见沙」谓词意涉及临江。「临」本意是俯身看物;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。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。像东汉袁康、吴平《越绝书》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,东晋王子年《拾遗记》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。此外,还有琴高、郭景纯、陶岘(Xiàn)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。另外,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、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,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。按《临江仙》调起於唐时,惟以前後阕起句、结句辨体,其前後两起句七字、两结句七字者,以和成绩词为主,无别家可校。其前後两起句七字、两结句四字、五字者,以张子澄词为主,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、李後主词之前後换韵、顾夐(Xiòng)词之结句添字类列。其前後两起句俱六字、两结俱五字两句者,以徐昌图词为主,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。其前後两起句俱七字、两结俱五字两句者,以贺方回词为主,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、冯正中词之前後换韵、後阕第四句减字、王逐客词之後阕第四句减字类列。盖词谱专主辨体,原以创始之词、正体者列前,减字、添字者列後,兹从体制编次,稍诠世代,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。他调准此。双调小令,五十八字,上下阕各三平韵。约有三格,第三格增二字。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,声情掩抑。柳耆卿演为慢曲,《乐章集》又有七十四字一体,九十三字一体,汲古阁本俱刻《临江仙》,今照《花草粹编》校定,一作《临江仙引》,一作《临江仙慢》。
冰合井:傅子立注:「井泉温,非盛寒则不冰。《汉·五行志》:『光和间,琅琊井冰厚丈馀。』所以记异。」刘尚荣按:「引自《後汉书·五行志三》。『丈』原作『尺』。傅注误标书名,『汉』上当补『後』字。」
青釭(gāng):明 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青缸」。按,二字可通用。《历代诗馀》「青釭」作「灯花」。
肠断:傅子立注:「唐武宗疾笃,迁便殿。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,密侍其右。上目之曰:『吾当不讳,尔何为哉?』指笙囊泣曰:『请以此就缢。』上悯然。复曰:『妾尝艺歌,愿对上歌一曲,以泄其愤。』上以其恳,许之。乃歌一声《河满子》,气亟立殒。上令医候之,曰:『脉尚温,而肠已绝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事见张承吉《孟才人叹》序,载《全唐诗·卷五百十一》。」
「梁上暗尘飞」句:傅子立注:「《七略》:『昔善歌者有虞公,发声动梁上尘。』李太白《夜坐吟》云:『冬夜夜寒觉夜长,沉吟久坐坐北堂。冰合井,月入闱,青釭明灭照悲啼。青釭灭,啼转多。掩妾泪,听君歌。歌有声,妾有情,情声相合两无违。一语不入意,从君万曲梁尘飞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《艺文类聚·卷四十三·〈乐部·歌〉》引刘中垒《别录》:『汉兴以来,善雅歌者,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』李诗见《李太白诗集·卷三》,原诗『井』下有『泉』字,『青釭明灭』作『金釭青凝』,无『相』字。」
1. 临江仙:词牌名,原为唐代教坊曲,后用为词调,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,平韵。
2. 冰合井:井水结冰,封住井口,形容天气极寒。
3. 画堂:装饰华丽的厅堂,多指富贵人家的居所。
4. 明月侵帏:月光穿透帐幔,侵入室内。“侵”字写出月光的冷冽与不可阻挡。
5. 青缸:青色灯盏,代指油灯。
6. 明灭:忽明忽暗,形容灯光闪烁不定。
7. 悲啼:悲伤地哭泣。
8. 青釭挑欲尽:灯芯被挑拨将尽,指夜已深,灯火将熄。
9. 粉泪裛还垂:脂粉混合泪水沾湿脸颊。“裛”(yì)通“浥”,沾湿之意。
10. 暗尘飞:房梁上积久的灰尘悄然飘落,象征时光流逝、人事萧条,亦暗示内心的哀伤如尘般无声弥漫。
以上为【临江仙 · 冬夜夜寒冰合井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临江仙·冬夜夜寒冰合井》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送别词。上片渲染出严寒难御、凄清惨淡的环境,表现出侍女的哀伤心情。下片写侍女藉酒消愁,而情愁更深,令人动心、消魂和断肠。全词是根据李太白的《夜坐吟》诗改写,塑造了一位月夜悲歌、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。
这首《临江仙·冬夜夜寒冰合井》是苏轼词作中少见的婉约风格之作,情感细腻深沉,以冬夜孤寂之景烘托内心哀伤之情。全词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态的细致刻画,表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与离愁。词中“情声两尽莫相违”一句,既是对情感真实流露的肯定,也暗含对人事无常的无奈。结尾“梁上暗尘飞”以极细微之物写极深之悲,意境深远,余韵悠长。此词虽未必为苏轼最著名的作品,却展现了其词风的多样性与艺术表现力的深度。
以上为【临江仙 · 冬夜夜寒冰合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“冬夜夜寒”开篇,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。冰封井口,不仅写实,更象征心境的冻结与隔绝。月光“侵帏”二字,赋予自然景物以侵扰感,仿佛连光明也成了冷酷的见证者。灯影明灭,映照“悲啼”,视觉与听觉交融,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。
“青釭挑欲尽,粉泪裛还垂”一联对仗工整,时间在灯芯将尽中流逝,情感在泪痕斑驳中沉淀。饮酒未尽而先掩泪,歌声半带清悲,说明悲情早已满溢,无法抑制。
“情声两尽莫相违”是全词的情感核心,强调真情流露不应压抑,情感与声音应一致,体现苏轼主张“真性情”的文学观。结尾“欲知肠断处,梁上暗尘飞”尤为精妙——不直言断肠,而借梁上微尘的飘落,以静写动,以小见大,将无形之悲化为有形之象,极具张力。整体语言凝练,意境幽远,情感层层递进,堪称婉约词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临江仙 · 冬夜夜寒冰合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词林纪事》:“此词凄婉动人,非东坡常调,然情真语挚,自是高境。”
2.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六:“东坡《临江仙》‘梁上暗尘飞’七字,看似平淡,实则惨淡至极,非伤心人不能道。”
3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未直接评此词,但其言“能写真景物、真感情者,谓之有境界”,可为此词注脚。
4.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评:“全词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,尤以结句含蓄深沉,耐人寻味。”
以上为【临江仙 · 冬夜夜寒冰合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