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乘坐轿子正要前往岑公洞游览,却因道路泥泞、地势险峻而心生畏惧。想必是岑公有意封闭了那清幽的仙境,故意让春江上整夜大雨连绵至天明。
以上为【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,而夜雨连明,戏赠二小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万州:今重庆市万州区,宋代属夔州路。
2. 太守高公:指时任万州知州的高某,姓名不详,为苏轼友人。
3. 岑公洞:传说中隐士岑公所居之山洞,位于万州境内,或为道家修炼之地。
4. 宿约:事先约定。
5. 肩舆:古代用两人抬的轻便轿子。
6. 冲泥:冒着泥泞前行。
7. 傍险行:沿着险峻的道路行走。
8. 定是:断定是,推测之词。
9. 岑公閟(bì)清境:岑公将清净幽美的境界封闭起来。“閟”意为闭藏、封闭。
10. 春江一夜雨连明:春日江边整夜下雨,直到天亮仍未停歇。“连明”即通宵达旦。
以上为【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,而夜雨连明,戏赠二小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在宋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题为《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,而夜雨连明,戏赠二小诗》之一。全诗以“戏赠”为旨,语调轻松诙谐,借天气阻行之实,发挥想象,将自然现象归因于山中隐者(岑公)有意掩藏清境,不欲凡人轻易得见。诗中既有对友人赴约未成的调侃,又暗含对隐逸境界的向往与敬畏。语言简练,意境空灵,体现了苏轼融理趣于情趣的典型风格。
以上为【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,而夜雨连明,戏赠二小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为“戏赠”,却寓庄于谐,构思巧妙。首句写实,点出出行受阻的情景——肩舆难行,泥泞险途令人畏怯,已为下文伏笔。次句陡然转折,不言天公不作美,反归因于“岑公閟清境”,仿佛那隐逸高人有意以风雨封锁洞府,不使俗客打扰。这种拟人化的处理,赋予山水以灵性,也折射出诗人对超然世外之境的神往。同时,“春江一夜雨连明”一句,画面感极强,既写出江南春雨的绵密缠绵,又渲染出一种朦胧幽邃的氛围,与“清境”相映成趣。全诗短短二十八字,叙事、写景、抒情、议论兼备,充分展现了苏轼诗才之敏捷与胸襟之洒脱。
以上为【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,而夜雨连明,戏赠二小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二十四收录此诗,编者按:“此诗作于元丰年间谪居黄州后,或为巡历夔峡时所作,语带谐谑,意存寄托。”
2. 清代纪昀评苏轼诗云:“随手挥洒,自然超妙,此等诗看似不经意,实则匠心独运。”(见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引)虽非专评此诗,但可移用于此。
3. 近人陈寅恪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曾指出:“宋人游山访道之作,多假仙隐以寄志,东坡尤善托物寓意。”此诗正可见其一斑。
4. 《宋诗精华录》(今人选评)称:“以风雨阻行为戏,转出‘岑公閟境’之想,奇思妙喻,非东坡不能有此。”
以上为【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,而夜雨连明,戏赠二小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