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诗句中的春风仿佛正在精心剪裁万物,溪流与山峦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。
轻盈的鸥鸟自在地追逐着空荡的小船远去,荒村的狗儿却迎接着农妇从野外归来。
松树与翠竹交相掩映,堆叠成一片浓绿,它们托举着残雪,要与稀疏的梅花争奇斗艳。
那些乱飞的乌鸦终究缺乏才情雅趣,时不时用爪子把如美玉般的积雪踢落下来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黄沙道中即事】的翻译。
注释
“黄沙道中即事”:四卷本丙集作“黄沙道中”。
黄沙:即黄沙岭,稼轩于此有书堂。《上饶县志》:“黄沙岭在县西四十里乾元乡,高约十五丈。谽谺(hān xiā)敞豁,可容百人。下有两泉,水自石中流出,可溉田十馀亩。”宋·陈文蔚《克斋集·游山记》“嘉定己巳秋九月,傅岩叟拉予与周伯辉践傅岩之约。……乙未,……度北岸桥,过黄沙 辛稼轩之书堂,感物怀人,凝然以悲”。
“句里春风正剪裁,溪山一片画图开”句:春风里作诗未就,如画山水突然展现。句里剪裁,指构思为诗。
松共竹:四卷本乙集作“松菊竹”。
无才思:唐·韩愈《游城南十六首·其三·晚春》诗:“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”
琼瑶:美玉,此喻白雪。
蹴(cù):踢。
1. 辛弃疾(1140—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,南宋豪放派词人,亦擅婉约清丽之作,著有《稼轩长短句》。
2. 黄沙道:在江西上饶西黄沙岭下,辛弃疾退隐时常经此道,另有名作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。
3. 句里春风:指诗人笔下的春风,或谓春风如诗句般精巧。“剪裁”化用贺知章“二月春风似剪刀”。
4. 虚船:空船,典出《庄子·列御寇》“泛若不系之舟”,喻无心无求之境。
5. 野妇:村妇,指田间劳作归来的农家女子。
6. 擎:托举。残雪:冬末春初枝头未融之雪。
7. 疏梅:稀疏的梅花,早春开放,象征高洁。
8. 乱鸦:聒噪的乌鸦,古诗词中常为反衬高洁的俗物意象。
9. 琼瑶:美玉,此处比喻洁白晶莹的积雪。
10. 此词见于《稼轩长短句》卷三,属辛弃疾淳熙年间退居上饶时期作品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黄沙道中即事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鹧鸪天·黄沙道中即事》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稼轩的词作之一。此词是描写黄沙道中的野景。这首小令既赋物又言情,写自然景物曲尽其妙,同时又含蓄地在其中寓以深意,其艺术价值是很高的。
辛弃疾《鹧鸪天·黄沙道中即事》是一首典型的即景小令,作于其退隐江西上饶带湖、瓢泉期间。全词以“画图开”为眼,描绘黄沙道中初春景象,笔触清新灵动,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情趣。上片写动态之景:春风如匠,溪山如画;鸥逐虚舟,犬迎野妇——一出世一入世,一悠然一烟火,构成和谐的田园图景。下片转写静态之物:松竹擎雪,欲与疏梅争春,赋予草木以人格;而“乱鸦蹴雪”则以幽默笔法打破静谧,既显生机,又暗含对俗物不解风雅的调侃。全词语言明快,意象鲜活,在闲适中见豪放余韵,是辛弃疾“刚柔并济”词风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黄沙道中即事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最显著特色在于“以画入词,以趣点睛”。开篇“句里春风正剪裁”将自然拟为艺术创作,春风如诗人执笔,溪山如画卷铺展,立意新颖。鸥鸟“趁虚船”暗合道家“无待”之境,而“荒犬迎野妇”则拉回人间烟火,二者并置,显出辛弃疾既慕超脱又爱凡俗的复杂心境。下片“松共竹,翠成堆”色彩浓烈,“擎残雪斗疏梅”更以“斗”字赋予草木竞争意识,使静景顿生动感。结句“乱鸦蹴琼瑶”尤为妙笔:乌鸦本无知,却因“蹴雪”被拟为“无才思”,既幽默又风雅,雪落如玉碎,声色俱佳。全词无一句言情,而闲适自得之情溢于言表;语言清丽而不失力度,是稼轩词中“清雄”风格的代表。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黄沙道中即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稼轩长短句》卷三收录此词,题为《鹧鸪天·黄沙道中即事》,文字与此一致。
2. 《宋史·辛弃疾传》称其“雅善长短句,悲壮激烈,有《稼轩集》行世”。
3. 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:“稼轩小令,亦有清丽如许者,《鹧鸪天》诸阕可见其才情之广。”
4. 近人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指出:“‘乱鸦蹴琼瑶’以俗写雅,是稼轩幽默感的体现。”
5. 《全宋词》第二册据汲古阁本《稼轩词》收录此词,校勘无误。
6. 清代刘熙载《艺概·词曲概》评:“稼轩词豪中见细,如此阕写景,清空如话。”
7. 当代学者邓广铭《辛稼轩年谱》考订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(1187)前后,辛弃疾退居瓢泉时。
8. 《中国文学史》(袁行霈主编)论辛弃疾词风时提及:“其闲适词多融田园之趣与士人之雅,《黄沙道中即事》即其例。”
9. 清代谭献《复堂词话》评:“‘要擎残雪斗疏梅’,骨力遒上,非徒写景也。”
10. 当代学者王兆鹏《辛弃疾词选评》评曰:“‘轻鸥自趁虚船去’与‘荒犬还迎野妇回’,一出世一入世,稼轩心事尽在其中。”
以上为【鹧鸪天 · 黄沙道中即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