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您身姿如青松秀挺不老,新作的词句如玉佩相击般清越。准备乘坐灵槎泛游银河,摘取满天的星辰作为寿礼。
奠枕楼头清风明月正好,驻春亭上笙歌悠扬不绝。今日留您一醉方休意下如何?预祝您明年功成名就,获得斗大的金印。
以上为【西江月 · 为范南伯寿】的翻译。
注释
为范南伯寿:广信书院本作“为寿范南伯知县”,玆从四卷本丁集。
范南伯:南宋·刘宰《漫塘集·卷三十四·故公安范大夫及夫人张氏行述》:“公讳如山,字南伯,邢台人。……南轩先生张公帅荆南,志在经理中原,以公北土故家,知其豪杰,熟其形势,辟差辰州 泸溪令,改摄江陵之公安,实欲引以自近。公治官犹家,拊民若子,人思之至今。……女弟归稼轩先生辛公弃疾,辛与公皆中州之豪,相得甚。辛词有‘万里功名莫放休’之句,盖以属公。公赋诗自见,亦曰:‘伊人固可笑,历落复崎嵚。略无资身策,而有忧世心。穷途每为恸,抱膝空长吟。’其志尚可想。床头常置渊明诗一编,开诵至‘倾壶无馀沥,窥灶不见烟’,辄拊卷曰:‘是中自有乐地,惟此翁知之。’所居不蔽风雨,或笑其陋曰:‘天壤甚宽,公顾欲以七尺之躯自局于寻丈间耶?’既病,戒其子:‘我死必以深衣敛。’盖终始一以儒者自处。……公岁晚居贫而好客,客至辄饬家人趣治具,无则典衣继之,须尽乃白。”
“灵槎准拟泛银河”句:晋·张华《博物志·卷十》:“旧说云天河与海通,近世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,不失期。人有奇志,立飞阁于槎上,多赍粮,乘槎而去。”
剩:此处作“多”解。
楼头:四卷本及《花庵词选》作“楼东”。
驻春亭:未详,疑亦滁州之一亭。
“金印明年斗大”句: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王大将军起事,丞相兄弟诣阙谢。周侯深忧。诸王始入,甚有忧色。丞相呼周侯曰:‘百口委卿!’周直过不应。既入,苦相存活。既释,周大说,饮酒。及出,诸王故在门。周曰:‘今年杀诸贼奴,当取金印如斗大,系肘后。’大将军至石头,问丞相曰:‘周侯可为三公不?’丞相不答。又问:‘可为尚书令不?’又不应。因云:‘如此,唯当杀之耳!’复默然。逮周侯被害,丞相后知周侯救己,叹曰:‘我不杀周侯,周侯由我而死。幽冥中负此人!’”
1. 范南伯:辛弃疾妻兄,名如山,字南伯
2. 秀骨青松:喻范南伯风骨清峻
3. 玉佩相磨:形容文辞清雅如玉佩相击
4. 灵槎:传说中往来天河的木筏
5. 奠枕楼:滁州楼名,辛弃疾任滁州知州时建
6. 驻春亭:滁州亭名,具体待考
7. 金印斗大:指高官显爵
以上为【西江月 · 为范南伯寿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西江月·为范南伯寿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稼轩的作品之一。辛稼轩于乾道八年(公元1172年)初莅滁州即创建奠枕楼,范氏当于此时至滁州访晤,辛稼轩因为赋词。
此词是辛弃疾为妻兄范南伯所作的祝寿词。全词打破传统寿词堆砌吉言的窠臼,以青松喻风骨,以星河寄豪情,将祝寿与勖勉巧妙结合。下阕由幻境回归现实,在楼台笙歌间自然转入对功业的期许,结句“金印明年斗大”既是对寿星的祝愿,也折射出词人自身的北伐理想。全词想象瑰丽,气格雄健,在寿词中独具风貌。
以上为【西江月 · 为范南伯寿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上阕以神话意象构筑祝寿场景,“灵槎泛银河”化用张华《博物志》典故,将寿宴升华为银河盛会,“剩摘天星几个”以摘星为寿礼,构想奇绝。下阕转入现实场景,“奠枕楼”“驻春亭”的实景描写暗含政通人和之意。结句“金印明年斗大”承袭晋代典故,既应和寿主题,又寄寓恢复中原的共勉,使全词在浪漫想象中落地为家国情怀。词人巧妙运用时空转换,从青松玉佩的雅致到星河摘星的雄奇,再从楼台笙歌的欢宴到金印斗大的期许,形成多重意境叠加的艺术效果。
以上为【西江月 · 为范南伯寿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人沈雄《古今词话》:“稼轩寿词独辟蹊径,『摘天星』『斗大印』语,雄奇不落窠臼。”
2. 近人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:“此词作于滁州任上,结句寓勖勉恢复之意。”
3. 胡云翼《宋词选》:“把祝寿和抒写抱负结合起来,气象开阔。”
4. 叶嘉莹《唐宋词十七讲》:“辛弃疾寿词中往往暗含自己的理想怀抱。”
5. 常国武《辛稼轩词集导读》:“全词既有超逸之趣,又见勖勉之诚,在寿词中别开生面。”
以上为【西江月 · 为范南伯寿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