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北斗东指春光昭明,树木姿容渐显寒枝复苏。
枯根相望一时萌发,阳春生机正蕴于霜雪之中。
枝头候鸟鸣声滑润,暖烟入夜催发花苞。
蜂喧蝶争正当及时,怎奈一夜风雨便成凋零。
人间只知阳春美好,未识春阳之中暗藏枯槁。
以上为【阳春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帝车:北斗七星,《史记·天官书》"斗为帝车,运于中央"
2. 淑景:美好春光,鲍照《代悲哉行》"羁人感淑景"
3. 冶容:艳丽的姿容,《周易·系辞上》"冶容诲淫"
4. 候禽:随季节迁徙的鸟,《文选·颜延之〈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〉》"候禽节响"
5. 滑滑:鸟鸣流利,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"雝雝鸣雁,旭日始旦"
6. 离披:散乱貌,《楚辞·九辩》"白露既下百草兮,奄离披此梧楸"
以上为【阳春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"帝车东指"的天象起笔,通过"枯根起于霜雪"的悖论意象,构建出阳春与枯槁相生相克的辩证观照。刘基巧妙运用"候禽鸣滑"的听觉愉悦与"风雨离披"的视觉残败,在传统春歌的欢快基调外,别创蕴含盛衰之理的深沉意境。尾联"未识春阳有枯槁"的警策,将自然物候升华为历史规律的隐喻,体现其作为开国谋臣的独特洞察。
以上为【阳春歌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当为刘基晚年退隐青田时期所作,是其《覆瓿集》中哲理诗的代表。前四句以天文与物候的对应破题,"帝车东指"既合《鹖冠子》"斗柄东指,天下皆春"的古老认知,又以"淑景昭"的光感强化春回大地的视觉冲击。"枯根相顾一时起"化用《庄子·知北游"草木怒生"的生机勃发,却以"阳春只在霜雪里"的反常理判断,揭示《道德经》"反者道之动"的辩证法则,这种将春机置于严冬的逆挽笔法,正暗合其辅佐朱元璋于乱世开国的历史经验。中四句"候禽鸣滑"至"风雨离披",通过"暖烟催花"的生成与"蜂蝶竞喧"的繁盛,突然转折为"宿昔离披"的凋零,既得李商隐"昨夜西池凉露满"的倏忽之感,更以自然节律隐喻《郁离子》"盛世危言"的政治智慧。尾联"但见阳春好"与"未识有枯槁"的认知反差,既承罗隐"西施若解倾吴国"的历史反思,又以"春阳枯槁"的独创意象,完成对《易经》"亢龙有悔"哲学的诗意诠释,这种将自然观察提升为历史预见的笔法,正是刘基"佐命"才略在文学中的投射。
以上为【阳春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"伯温《阳春歌》深得风人比兴之旨,'阳春只在霜雪里'七字,道尽天地消息之机,视李长吉'羲和敲日玻璃声'更觉理胜。"
2. 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:"此诗通体寓警戒于咏物,结句'未识春阳有枯槁',即其《薤露歌》'人生无百岁'注脚,开国臣僚气象自异。"
3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"《阳春歌》末二语,与同时高启《青丘子》'世间荣落俱可怜'各见胸襟。刘以睿智洞彻,高以豪纵超脱,俱足鼎立明初诗坛。"
4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"基诗沉郁顿挫,自成一家。'风雨宿昔成离披'之叹,实预睹后来功臣命运,可谓诗谶。"
以上为【阳春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