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春日风光为何偏偏撩拨我这闲人的心绪?
我真想乘着木筏,去天河边探问渡口在哪里。
满地浓密的绿荫,令人迷失了残梦;
五更时分鸟儿啼鸣,春意浓得让人难以承受。
以上为【绝句漫兴十一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绝句漫兴十一首:组诗名,“漫兴”指即兴随意之作,杜甫亦有《绝句漫兴九首》,刘基仿其体。
2. 风光:春日景色,尤指明媚繁盛之景。
3. 闲人:诗人自谓。刘基助朱元璋定天下,洪武初被猜忌,晚年多称病闭门,故自称“闲人”。
4. 乘槎(chá)一问津:典出《博物志》,有人乘木筏至天河,见牛郎织女。后以“乘槎”喻求仙或探寻理想世界。“问津”亦暗用孔子“使子路问津”典,含寻道之意。
5. 绿阴:浓密树荫,春末夏初景象。
6. 迷断梦:绿荫浓重,使人沉溺于残梦或往事之中,难以清醒。
7. 五更啼鸟:黎明时分鸟鸣最盛,《礼记·月令》云“仲春之月,仓庚鸣”,此处泛指春鸟喧鸣。
8. 不胜春:春意太过浓烈,令人情绪难支;“胜”意为承受。
9. 刘基(1311–1375):字伯温,青田人,明初开国功臣,封诚意伯,博通经史,诗文雄浑沉郁。
10. 此诗作于洪武初年刘基退居乡里时期,表面闲适,内藏忧惧。
以上为【绝句漫兴十一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刘基《绝句漫兴十一首》(其一)是一首典型的明初感春抒怀小诗。表面写春景撩人,实则暗含身世之慨与出世之思。首句以“恼闲人”设问,将春光拟人化,显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矛盾——身为“闲人”,本应悠然,却被春色所扰;次句化用《博物志》“乘槎浮天河”典故,表达对超脱尘世、探寻理想境界的渴望;后两句转写实景:绿荫迷梦,鸟啼不胜春,以浓丽之景反衬内心孤寂与精神困顿。全诗语言清丽,意象鲜明,情感由外景触发而内转深沉,体现刘基作为开国功臣在功成之后复杂微妙的心境,既有隐逸之志,又难释世情。
以上为【绝句漫兴十一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“恼”字为眼,构建春景与心境的张力。首句“风光何故恼闲人”看似无理,实则深情——春光本无情,因人心有事,故觉其“恼”。次句“我欲乘槎一问津”陡然拔高,从现实烦恼跃入神话想象,既是对理想世界的追寻,亦是对现实困境的逃避。后两句回归眼前:“满地绿阴迷断梦”写视觉与心理的双重迷离,绿荫如幕,隔断现实与梦境;“五更啼鸟不胜春”以听觉收束,鸟鸣本悦耳,却因“不胜春”而转为喧扰,极写春意压迫感。全诗四句,前二句虚写情思,后二句实写景物,虚实相生,语言简净而意蕴丰赡。尤其“不胜春”三字,翻用常语,将传统“伤春”转化为“不堪春盛”的独特感受,体现刘基“于平易中见奇崛”的诗艺,亦折射明初功臣在政治高压下欲隐难安的复杂心态。
以上为【绝句漫兴十一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明史·文苑传》:“基诗沉郁顿挫,……《漫兴》诸作,虽托闲适,实寓忧危。”
2. 胡应麟《诗薮·续编》卷二:“伯温《绝句漫兴》‘五更啼鸟不胜春’,语极新警,非徒摹景者可及。”
3. 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卷三:“‘满地绿阴迷断梦’,写退居心绪入微;结语‘不胜春’,翻出新意。”
4. 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卷二:“刘诚意《漫兴》一首,外似闲逸,内实悲凉,得风人之旨。”
5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甲签卷一:“伯温此诗,以春景写孤怀,‘乘槎问津’,盖有托而逃焉。”
以上为【绝句漫兴十一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