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太阳升起,江面空阔,晨间的气息温柔和煦;
微风拂过白蘋,洲渚上的雾气渐渐消散。
只因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阵短暂的春雨,
便将那漫天飞花都送入了江海,随波流去。
以上为【春日杂兴】的翻译。
注释
春日杂兴:兴,感兴,感触。杂兴即随感而作的诗。
晓气柔:清晨的空气柔和温暖。
白蘋:一种水中浮草,开白花。
渚烟:水中小洲上的雾气。
一饷:同“一晌”,一会儿,片刻。
三更:半夜时分。
飞花:飘落的花瓣。
以上为【春日杂兴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刘基一首借景抒怀的七绝。诗歌表面以清丽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晓、落花流水的画面,实则于恬淡的景语中,寄寓了诗人对春光易逝、美好事物难以久留的深沉感喟,更暗含了其对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某种隐忧,体现了刘基作为开国功臣之外,作为诗人敏感而深邃的另一面。
以上为【春日杂兴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表层意境与深层情感的巨大张力。
前两句“日出江空晓气柔,白蘋风起渚烟收”,勾勒出一幅空明静美的春江晓景图。诗人选取了“日出”、“江空”、“柔气”、“微风”、“收烟”等一系列轻柔而明亮的意象,营造出一种雨过天晴、万物澄净的宁静氛围,读来令人心旷神怡。
然而,后两句笔锋暗转,揭示出这宁静表象下的暗流。“夜来一饷三更雨”,点出这美好晨景的代价——昨夜一场短暂的夜雨。这场雨在无人察觉的“三更”落下,来去匆匆,不为人知,但其力量却足以改变世界的面貌:“送尽飞花入海流”。一个“尽”字,写出了凋零的彻底与无情;而“送入海流”则赋予了落花一个渺远无尽、不可挽回的归宿。
诗人以举重若轻的笔法,将“一夜春雨”与“万点飞花”构成因果关系,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冷酷与无情。那片刻的温柔(晓气柔),正是以无数美好生命(飞花)的逝去为代价的。这种对盛衰转换、繁华瞬息的生命体悟,使得这首小诗超越了单纯的写景,而充满了人生与历史的哲思,含蓄隽永,余味无穷。
以上为【春日杂兴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:
“伯温(刘基字)诗酝藉中含风骨,《春日杂兴》‘送尽飞花’句,托意深远,非徒咏景。”
近代·钱仲联《明清诗精选》:
“刘基此诗,风格近于唐音,然其内里已蕴元明之际特有之苍凉。‘送尽飞花入海流’七字,写尽春光之无奈与流逝之决绝,是其五律《古戍》外又一佳制。”
现代学者章培恒《中国文学史新著》:
“刘基的诗往往在平静的叙述中隐藏着深刻的感慨。《春日杂兴》表面是写景,但‘送尽’二字,实已透露出对一种巨大而无情的力量的感知,这与其开国重臣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。”
以上为【春日杂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