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鉴赏

深入解读经典诗词,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。

左传 · 宣公 · 宣公十二年

【经】十有二年春,葬陈灵公。
楚子围郑。
夏六月乙卯,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,晋师败绩。
秋七月。
冬十有二月戊寅,楚子灭萧。
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。
宋师伐陈。
卫人救陈。
【传】十二年春,楚子围郑。
旬有七日,郑人卜行成,不吉。
卜临于大宫,且巷出车,吉。
国人大临,守陴者皆哭。
楚子退师,郑人修城,进复围之,三月克之。
入自皇门,至于逵路。
郑伯肉袒牵羊以逆,曰:「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怀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
敢不唯命是听。
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,亦唯命。
其剪以赐诸侯,使臣妾之,亦唯命。
若惠顾前好,徼福于厉、宣、桓、武,不泯其社稷,使改事君,夷于九县,君之惠也,孤之愿之,非所敢望也。
敢布腹心,君实图之。
」左右曰:「不可许也,得国无赦。
」王曰:「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,庸可几乎?
」退三十里而许之平。
潘□入盟,子良出质。
夏六月,晋师救郑。
荀林父将中军,先縠佐之。
士会将上军,郤克佐之。
赵朔将下军,栾书佐之。
赵括、赵婴齐为中军大夫。
巩朔、韩穿为上军大夫。
荀首、赵同为下军大夫。
韩厥为司马。
及河,闻郑既及楚平,桓子欲还,曰:「无及于郑而剿民,焉用之?
楚归而动,不后。
」随武子曰:「善。
会闻用师,观衅而动。
德刑政事典礼不易,不可敌也,不为是征。
楚军讨郑,怒其贰而哀其卑,叛而伐之,服而舍之,德刑成矣。
伐叛,刑也;柔服,德也。
二者立矣。
昔岁入陈,今兹入郑,民不罢劳,君无怨讟,政有经矣。
荆尸而举,商农工贾不败其业,而卒乘辑睦,事不奸矣。
蒍敖为宰,择楚国之令典,军行,右辕,左追蓐,前茅虑无,中权,后劲,百官象物而动,军政不戒而备,能用典矣。
其君之举也,内娃选于亲,外姓选于旧;举不失德,赏不失劳;老有加惠,旅有施舍;君子小人,物有服章,贵有常尊,贱有等威;礼不逆矣。
德立,刑行,政成,事时,典从,礼顺,若之何敌之?
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。
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
子姑整军而经武乎,犹有弱而昧者,何必楚?
仲虺有言曰:『取乱侮亡。
』兼弱也。
《汋》曰:『于铄王师,遵养时晦。
』耆昧也。
《武》曰:『无竞惟烈。
』抚弱耆昧以务烈所,可也。
」彘子曰:「不可。
晋所以霸,师武臣力也。
今失诸侯,不可谓力。
有敌而不从,不可谓武。
由我失霸,不如死。
且成师以出,闻敌强而退,非夫也。
命为军师,而卒以非夫,唯群子能,我弗为也。
」以中军佐济。
知庄子曰:「此师殆哉。
《周易》有之,在《师》三之《临》三,曰:『师出以律,否臧凶。
』执事顺成为臧,逆为否,众散为弱,川壅为泽,有律以如己也,故曰律。
否臧,且律竭也。
盈而以竭,夭且不整,所以凶也。
不行谓之《临》,有帅而不从,临孰甚焉!
此之谓矣。
果遇,必败,彘子尸之。
虽免而归,必有大咎。
」韩献子谓桓子曰:「彘子以偏师陷,子罪大矣。
子为元师,师不用命,谁之罪也?
失属亡师,为罪已重,不如进也。
事之不捷,恶有所分,与其专罪,六人同之,不犹愈乎?
」师遂济。
楚子北师次于郔,沈尹将中军,子重将左,子反将右,将饮马于河而归。
闻晋师既济,王欲还,嬖人伍参欲战。
令尹孙叔敖弗欲,曰:「昔岁入陈,今兹入郑,不无事矣。
战而不捷,参之肉其足食乎?
」参曰:「若事之捷,孙叔为无谋矣。
不捷,参之肉将在晋军,可得食乎?
」令尹南辕反旆,伍参言于王曰:「晋之从政者新,未能行令。
其佐先縠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。
其三帅者专行不获,听而无上,众谁适从?
此行也,晋师必败。
且君而逃臣,若社稷何?
」王病之,告令尹,改乘辕而北之,次于管以待之。
晋师在敖、鄗之间。
郑皇戌使如晋师,曰:「郑之从楚,社稷之故也,未有贰心。
楚师骤胜而骄,其师老矣,而不设备,子击之,郑师为承,楚师必败。
」彘子曰:「败楚服郑,于此在矣,必许之。
」栾武子曰:「楚自克庸以来,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,祸至之无日,戒惧之不可以怠。
在军,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,纣之百克,而卒无后。
训以若敖、蚡冒,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
箴之曰:『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』不可谓骄。
先大夫子犯有言曰:『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
』我则不德,而徼怨于楚,我曲楚直,不可谓老。
其君之戎,分为二广,广有一卒,卒偏之两。
右广初驾,数及日中;左则受之,以至于昏。
内官序当其夜,以待不虞,不可谓无备。
子良,郑之良也。
师叔,楚之崇也。
师叔入盟,子良在楚,楚、郑亲矣。
来劝我战,我克则来,不克遂往,以我卜也,郑不可从。
」赵括、赵同曰:「率师以来,唯敌是求。
克敌得属,又何矣?
必从彘子。
」知季曰:「原、屏,咎之徒也。
」赵庄子曰:「栾伯善哉,实其言,必长晋国。
」 楚少宰如晋师,曰:「寡君少遭闵凶,不能文。
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,将郑是训定,岂敢求罪于晋。
二三子无淹久。
」随季对曰:「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:『与郑夹辅周室,毋废王命。
』今郑不率,寡君使群臣问诸郑,岂敢辱候人?
敢拜君命之辱。
」彘子以为谄,使赵括从而更之,曰:「行人失辞。
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于郑,曰:『无辟敌。
』群臣无所逃命。
」 楚子又使求成于晋,晋人许之,盟有日矣。
楚许伯御乐伯,摄叔为右,以致晋师,许伯曰:「吾闻致师者,御靡旌摩垒而还。
」乐伯曰:「吾闻致师者,左射以菆,代御执辔,御下两马,掉鞅而还。
」摄叔曰:「吾闻致师者,右入垒,折馘,执俘而还。
」皆行其所闻而复。
晋人逐之,左右角之。
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,角不能进,矢一而已。
麋兴于前,射麋丽龟。
晋鲍癸当其后,使摄叔奉麋献焉,曰:「以岁之非时,献禽之未至,敢膳诸从者。
」鲍癸止之,曰:「其左善射,其右有辞,君子也。
」既免。
晋魏錡求公族未得,而怒,欲败晋师。
请致师,弗许。
请使,许之。
遂往,请战而还。
楚潘党逐之,及荧泽,见六麋,射一麋以顾献曰:「子有军事,兽人无乃不给于鲜,敢献于从者。
」叔党命去之。
赵旃求卿未得,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。
请挑战,弗许。
请召盟。
许之。
与魏錡皆命而往。
郤献子曰:「二憾往矣,弗备必败。
」彘子曰:「郑人劝战,弗敢从也。
楚人求成,弗能好也。
师无成命,多备何为。
」士季曰:「备之善。
若二子怒楚,楚人乘我,丧师无日矣。
不如备之。
楚之无恶,除备而盟,何损于好?
若以恶来,有备不败。
且虽诸侯相见,军卫不彻,警也。
」彘子不可。
士季使巩朔、韩穿帅七覆于敖前,故上军不败。
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,故败而先济。
潘党既逐魏錡,赵旃夜至于楚军,席于军门之外,使其徒入之。
楚子为乘广三十乘,分为左右。
右广鸡鸣而驾,日中而说。
左则受之,日入而说。
许偃御右广,养由基为右。
彭名御左广,屈荡为右。
乙卯,王乘左广以逐赵旃。
赵旃弃车而走林,屈荡搏之,得其甲裳。
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,使軘车逆之。
潘党望其尘,使聘而告曰:「晋师至矣。
」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,遂出陈。
孙叔曰:「进之。
宁我薄人,无人薄我。
《诗》云:『元戎十乘,以先启行。
』先人也。
《军志》曰:『先人有夺人之心』。
薄之也。
」遂疾进师,车驰卒奔,乘晋军。
桓子不知所为,鼓于军中曰:「先济者有赏。
」中军、下军争舟,舟中之指可掬也。
晋师右移,上军未动。
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。
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:「不谷不德而贪,以遇大敌,不谷之罪也。
然楚不克,君之羞也,敢藉君灵以济楚师。
」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,从唐侯以为左拒,以从上军。
驹伯曰:「待诸乎?
」随季曰:「楚师方壮,若萃于我,吾师必尽,不如收而去之。
分谤生民,不亦可乎?
」殿其卒而退,不败。
王见右广,将从之乘。
屈荡尸之,曰:「君以此始,亦必以终。
」自是楚之乘广先左。
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,楚人惎之脱扃,少进,马还,又惎之拔旆投衡,乃出。
顾曰:「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。
」 赵旃以其良马二,济其兄与叔父,以他马反,遇敌不能去,弃车而走林。
逢大夫与其二子乘,谓其二子无顾。
顾曰:「赵叟在后。
」怒之,使下,指木曰:「尸女于是。
」授赵旃绥,以免。
明日以表尸之,皆重获在木下。
楚熊负羁囚知荦。
知庄子以其族反之,厨武子御,下军之士多从之。
每射,抽矢,菆,纳诸厨子之房。
厨子怒曰:「非子之求而蒲之爱,董泽之蒲,可胜既乎?
」知季曰:「不以人子,吾子其可得乎?
吾不可以苟射故也。
」射连尹襄老,获之,遂载其尸。
射公子谷臣,囚之。
以二者还。
及昏,楚师军于邲,晋之馀师不能军,宵济,亦终夜有声。
丙辰,楚重至于邲,遂次于衡雍。
潘党曰:「君盍筑武军,而收晋尸以为京观。
臣闻克敌必示子孙,以无忘武功。
」楚子曰:「非尔所知也。
夫文,止戈为武。
武王克商。
作《颂》曰:『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
我求懿德,肆于时夏,允王保之。
』又作《武》,其卒章曰『耆定尔功』。
其三曰:『铺时绎思,我徂求定。
』其六曰:『绥万邦,屡丰年。
』夫武,禁暴、戢兵、保大、定功、安民、和众、丰财者也。
故使子孙无忘其章。
今我使二国暴骨,暴矣;观兵以威诸侯,兵不戢矣。
暴而不戢,安能保大?
犹有晋在,焉得定功?
所违民欲犹多,民何安焉?
无德而强争诸侯,何以和众?
利人之几,而安人之乱,以为己荣,何以丰财?
武有七德,我无一焉,何以示子孙?
其为先君宫,告成事而已。
武非吾功也。
古者明王伐不敬,取其鲸鲵而封之,以为大戮,于是乎有京观,以惩淫慝。
今罪无所,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,又可以为京观乎?
」祀于河,作先君宫,告成事而还。
是役也,郑石制实入楚师,将以分郑而立公子鱼臣。
辛未,郑杀仆叔子服。
君子曰:「史佚所谓毋怙乱者,谓是类也。
《诗》曰:『乱离瘼矣,爰其适归?
』归于怙乱者也夫。
」 郑伯、许男如楚。
秋,晋师归,桓子请死,晋侯欲许之。
士贞子谏曰:「不可。
城濮之役,晋师三日谷,文公犹有忧色。
左右曰:『有喜而忧,如有忧而喜乎?
』公曰:『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
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
』及楚杀子玉,公喜而后可知也,曰:『莫馀毒也已。
』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。
楚是以再世不竞。
今天或者大警晋也,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,其无乃久不竞乎?
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
夫其败也,如日月之食焉,何损于明?
」晋侯使复其位。
冬,楚子伐萧,宋华椒以蔡人救萧。
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。
王曰:「勿杀,吾退。
」萧人杀之。
王怒,遂围萧。
萧溃。
申公巫臣曰:「师人多寒。
」王巡三军,拊而勉之。
三军之士,皆如挟纩。
遂傅于萧。
还无社与司马卯言,号申叔展。
叔展曰:「有麦曲乎?
」曰:「无」。
「有山鞠穷乎?
」曰:「无」。
「河鱼腹疾奈何?
」曰:「目于眢井而拯之。
」「若为茅絰,哭井则己。
」明日萧溃,申叔视其井,则茅絰存焉,号而出之。
晋原縠、宋华椒、卫孔达、曹人同盟于清丘。
曰:「恤病讨贰。
」于是卿不书,不实其言也。
宋为盟故,伐陈。
卫人救之。
孔达曰:「先君有约言焉,若大国讨,我则死之。

翻译

展开更多

拼音版

展开更多

左丘明作品

推荐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