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在南郭眺望归去之处,郡楼高高卷起帘栊。
平桥下掠过黑色车盖,弯曲河岸转过红色帷帐。
江上暮色中笙歌急促,山间晴空里鼓角森严。
羊公莫要先醉倒,拂晓时分月儿纤纤。
以上为【陪郑史君泛舟晚归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郑史君:郑姓刺史,唐代称刺史为史君,《唐六典》“州刺史掌宣德化”
2. 南郭:城南外郭,《战国策》“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”
3. 皂盖:黑色车盖,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“中二千石、二千石皆皂盖”
4. 彤襜:红色车帷,《宋书·礼志》“刺史彤襜,太守青襜”
5. 羊公:羊祜,《晋书》“祜乐山水,每风景,必造岘山,置酒言咏”
6. 纤纤:新月貌,《古诗十九首》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”
以上为【陪郑史君泛舟晚归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南郭望归”的视角展开,通过“平桥低盖”与“曲岸转襜”的动态描写,构建出舟行游览的时空轨迹。许浑巧妙将“江晚笙歌”的宴游之乐与“山晴鼓角”的军镇肃穆相对照,最终在“清晓纤月”的静谧中,以羊祜典故寄寓对友人为政的期许。
以上为【陪郑史君泛舟晚归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律以“归”为诗眼构建双重意蕴。前两联写空间之归:首联“南郭望归”确立观照视角,“郡楼卷帘”暗含迎候之意;颔联“平桥”“曲岸”的舟行轨迹,通过“低皂盖”“转彤襜”的官仪描写,既显郑史君身份,又暗含对民情的体察。后两联转写时间之归:颈联“江晚笙歌”与“山晴鼓角”形成视听交响,既写宴游之欢,又透出镇守之责;尾联用羊祜镇襄阳典,以“莫先醉”的劝慰和“清晓月”的意象,既应和泛舟主题,更寄寓“为政不可耽乐”的深意。全诗在谢朓“余霞散成绮”的明丽中,注入杜甫“青惜峰峦过”的沉郁,展现晚唐山水诗的新变。
以上为【陪郑史君泛舟晚归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用晦此诗‘江晚笙歌促,山晴鼓角严’一联,真得水墨丹青之妙,在《丁卯集》中当属上乘。”
2. 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结句‘清晓月纤纤’与杜牧‘二十四桥明月夜’各极风韵,而许作更多仕宦情怀。”
3. 金圣叹《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》:“‘平桥低皂盖’五字画出水陆交通之趣,‘转’字尤见舟行转折动态。”
4. 王夫之《唐诗评选》:“通篇在张籍《夜到渔家》与刘禹锡《武昌老人说笛歌》间得其中和,‘羊公莫先醉’用典如盐着水。”
5. 纪昀《瀛奎律髓刊误》:“后四句忽作规诫语而不觉突兀,盖‘笙歌鼓角’已伏太平宴乐之思,此用晦诗律细处。”
以上为【陪郑史君泛舟晚归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